東大的國防裝備體系里,還缺少什么?
    這個問題,李干心中早有答案,尤其是在關島那里轉了一圈后,獲得這種裝備的欲望就越發的強烈了。
    美軍在關島上部署了一座早期預警雷達,探測距離達到了3000公里。
    也就是說,東大的飛機在東南沿海起飛后不久,就會被關島上的早期預警雷達發現。
    東大沒有這種超遠探測距離的早期預警雷達。
    蘇聯有,而且更加厲害、更加瘋狂。
    他們建了兩部這種雷達,叫杜伽,一部在莫斯科附近,針對歐洲方向,另一部就在哈巴羅夫州,針對美國方向。
    東大收回哈巴羅夫州后,立即接管了杜伽雷達基地。
    李干率隊來到這個叫做科姆索的小鎮,杜伽雷達基地距離小鎮有十幾公里,位置很偏僻。
    此前,李干看過杜伽雷達的圖紙。
    不過,當他站在杜伽雷達面前的時候,還是被這龐然大物給震驚到了。
    這種雷達的天線陣列長460米!
    整個高度是140米!
    光是雷達的占地面積就高達100畝!
    整個雷達基地占地600多畝!
    李干昂著脖子看著這部充滿了蘇聯暴力美學的巨型雷達,不得不為蘇聯工程師的能力感到欽佩。
    戴著厚厚眼鏡片的年永達是軍用雷達專家,他還有一個身份,他是陸軍參謀長年萬樹的親弟弟。
    哥倆兩個路子,一個當兵后干起了打仗這個活,另一個提干后,轉入學習雷達技術。
    這么介紹年永達也許許多人不認識,但是如果提到殲-10c、殲-10d上面用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吳強是負責技術整合的,雷達的關鍵技術是年永達克服的。
    這時,年永達介紹道,“李局長,老毛子搞的這個雷達,一味追求探測距離,啟動后,功率峰值高達10兆瓦,也就是相當于一萬度電。”
    “這個雷達開啟后,會對無線電環境造成極大干擾。根據我們查閱的資料,之前每一次開啟,整個大半個北半球的無線電都會受到影響,我國北部地區同樣不能幸免。”
    “在工作時,雷達的正面不能有任何活物,否則會被活生生烤熟。”
    “不過,這個雷達的探測距離非常遠,根據留下來的資料顯示,老毛子曾經探測到了美軍在阿拉斯加海灣的潛射導彈試射,距離達到了5500公里。”
    年永達扶了扶眼鏡,說,“我們要啟用這部雷達的話,代價很大,這需要你來決定。”
    李干微微點了點頭,對隨行人員說,“早期預警雷達在國防體系里屬于支柱性裝備,是戰略性的,所以也稱為戰略預警雷達。”
    “這種雷達不但有非常重要的軍事意義,在民用領域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根據我們的國防政策,我們需要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建設四部早期預警雷達。”
    “我的設想是,在唐古拉山上部署一臺,探測距離能夠覆蓋到歐洲中部地區。”
    李干問年永達,“年總,我們的相控陣雷達技術世界領先,吸收了老毛子的早期預警雷達技術后,能否搞出大型相控陣雷達?”
    年永達說,“技術理論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先搞雙面或者三面相控陣,技術難度要低一些。”
    李干拍板道,“那就先搞雙面的,從2000公里開始,逐步遞進。老毛子對我們放開了重工業領域的合作,抓住這個機會,結合艦載雷達來搞。”
    頓了頓,李干說,“還有機動式預警雷達。機動式洲際導彈項目已經立項,我們不得不考慮一點,如果固定式雷達都被打掉了,我們靠什么來引導洲際導彈?”
    “作為最后手段,搞機動式預警雷達非常有必要。”
    年永達笑道,“李局長,你這是一口氣給我們分了三個項目。我表個態,只要你大力支持,我保證完成任務。”
    李干說,“我肯定大力支持,我會給你們編制單獨的預算,不用怕花錢,能搞多快就搞多快。”
    有了他的表態,雷達團隊士氣高昂,大家非常振奮。
    什么叫做國之重器,早期預警雷達就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如果說洲際導彈國家的長矛,那么早期預警雷達就是國家的眼睛。
    美國海軍航母戰斗群的防空半徑是500公里。
    這個數字是怎么得出來的?
    最關鍵的限制是,艦載預警機的最大探測距離是500公里,超出這個距離,什么都看不到,也就談不上防空了。
    蘇聯搞的圖-223逆火-->>戰略轟炸機,采取可變后掠翼設計,最大突防速度高達2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