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說,“不排除蘇聯孤注一擲的可能性。如果歐洲爆發全面戰爭,對大家來說都是只有害處而沒有好處的。”
 &n-->>bsp;  貝希等人面面相覷。
    貝希說,“李先生,我們應該一起給莫斯科施加壓力,避免歐洲陷入戰火。”
    “當然,我們東大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李干說。
    非常簡短的會面,貝希小組立即乘坐專機回國,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他們要直接面見總統進行匯報。
    李干也飛了一趟京城,就這件事情,和最高統帥部開了兩天的會,制定應對策略、調整盛唐計劃。
    綜合分析認為,開戰的可能性極大,要做好應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
    李干提出了三步準備方案。
    如果開戰,應該如何把戰事控制在歐洲境內,如果無法控制戰事的規模,又應該如何應對。
    李干提出,針對世界大戰的危機,應當加強與美方之間的協作,必須要兩個大國一起施壓。
    根據這個戰略,東大和美方立即展開了工作。
    5月3日,莫斯科時間凌晨3時05分,安德洛夫逝世。
    1個小時后,蘇軍三個方面軍開進了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其中西伯利亞方面軍7萬余人,3000多輛坦克裝甲車抵近了奧地利邊境。
    如此,蘇軍便對西德的側翼形成了威脅。
    從地圖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華約國家的領土占據了大半個歐洲大陸,而且地理位置都很好。
    這也是北約國家深感壓力山大的原因。
    美國立即發出警告,如果蘇軍進攻歐洲,美軍將第一時間參戰。同時,東大發出警告,要求蘇軍立即停止挑釁行為。
    蘇軍繼續調兵遣將,到了5月15日,蘇軍在歐洲方向集結了50多萬陸軍部隊,飛機1000架,坦克裝甲車多達5000輛,各式火炮3000多門。
    這個規模,占了蘇軍常備軍事力量的二分之一。
    什么體系作戰,老毛子表示我不玩那個,我主打的就是簡單粗暴、量大管飽。
    歐洲各國驚恐萬分,一片哀鴻。
    在短短的兩周時間里,法、德、意等國的有錢人們,大規模跑到英美等國。
    北約聯合作戰司令部宣布提高防御等級,各國開始動員軍隊,全力向邊境進行部署,同時,身為前線的奧地利、西德,宣布進入了戰時狀態。
    歐洲的經濟由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到了5月底,雙方已經在邊境地區集結了高達80萬人的部隊,進入了對峙狀態。
    歐洲的劇變,讓全世界的人們瞠目結舌。
    一時之間,人們驚呼,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到來。
    5月30日,根據聯合國決議,東大組建了維和部隊,派遣到阿爾及利亞北部地區。
    這支維和部隊由2個傘兵師、5個航空旅、3個陸航攻擊機旅組成,顯然,這是以空軍為主的維和部隊。
    另外,還有其余十幾個國家的步兵部隊,整支維和部隊人數多達5萬人。
    聯合國決議,雙方必須立即撤軍,解除當前的緊張狀態,否則聯合國維和部隊將會介入。
    面對5個精銳的東大空軍航空旅多達300架戰機,對峙一線的狀態有所緩和。
    宣布繼任總統的巴里亞終于釋放出了一些態度來。
    他發表公開講話時說,蘇軍的行動是在策劃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旨在檢驗部隊訓練的成果,并無侵略他國的意圖。
    隨即,巴里亞主動撤回了兩個方面軍,調到了烏克蘭平原,在這里舉行了10萬人規模的超級軍事演習。
    但是,西伯利亞方面軍那兩萬多罪犯組成的先鋒軍團仍然停留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始終威脅著西德的側翼。
    盡管局勢有所緩和,但西德面臨的威脅沒有改變,美軍不得不在那里保持重兵駐守。
    就在眾人認為,事情還會進一步發生變化的時候,局勢就這么詭異地保持了下來。
    蘇軍既沒有下一步進攻動作,也沒有把西伯利亞方面軍撤回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精力被極大地牽扯在了歐洲這邊。
    反倒是蘇聯內部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
    巴里亞不但沿襲了安德洛夫的改革政策,反而加大了力度。
    他出臺了國有化經濟與私營經濟相結合的政策,擴大了對外經濟合作。
    巴里亞選擇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東大。
    和安德洛夫相比,巴里亞的態度更加開放。
    他放開了包括核工業、航天航空工業在內的重工行業合作限制,出臺積極政策鼓勵企業和東大進行合作。
    這一系列的舉動表明,巴里亞壯士斷腕、重新開始的力度、勇氣、魄力,都相當的大。
    最厲害的一點是,巴里亞主動要求和東大進行邊界談判,不但公開承認了東大收回遠東地區的事實,還隱約透露出,愿意將遠東地區其他部分也歸還給東大。
    當然,這是有條件的。
    對于東大來說,遠東地區北部是否存在收回來的意義,那一片地區人跡罕至,是不適合人類生活生產的地方。
    如果是好地方,老祖宗早就打下來了。
    當然,如果條件合適,收回來比不收回來好。
    作為軍用機械設備技術進出口辦公室的主任,李干在完成了殲-20試飛后,脫下軍裝換上便裝,開始考察蘇聯的重工業,尋找合作的項目。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