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28日,哈巴羅夫州東南部沿海,一個叫瓦寧基的小鎮。
    這是一個以漁業捕撈為生的沿海小鎮,人口有萬余人,在遠東地區算是大鎮子了。
    但是這個鎮子上沒有大碼頭,只有兩個能靠泊幾百噸漁船的漁港碼頭。
    此時,經過長達20天的瘋狂搬遷,遠東叛軍全數退守庫頁島,還有幾十萬人口被挾持了過去,以及上百萬噸的物資。
    對此,政府軍毫無辦法。
    因為別列夫斯基手里有整個太平洋艦隊,七百多艘艦艇,而且是毫發未損的。
    美國海軍不敢動手,除了監視,劃出禁航區,不讓太平洋艦隊靠近之外,他們別無他法。
    如果動手,那戰爭的性質就由蘇聯內戰演變為美蘇之間的戰爭了,這正是美國一直要避免的情況。
    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遠東叛軍退到了庫頁島。
    美蘇雙方對東大軍隊止步不前沒有辦法,東大這邊的理由是充分的,進入1月份后,遠東地區到處都結冰了,而且東部突擊群只有幾個旅的兵力,根本截不斷遠東叛軍的退路。
    最關鍵的是,東大海軍太弱了,無法和太平洋艦隊抗衡,海上作戰就別想了。
    美國海軍又不能直接下場。
    就這么的,讓別列夫斯基帶了帶了大量的人員和物資退守到了庫頁島。
    李干的真實目的不難猜測。
    讓美蘇想不到的是接下來的事情。
    這天夜里,十幾艘登陸艦艇悄然出現在了瓦寧基鎮碼頭東部海面。
    幾乎同時,從南邊開過來一支軍隊,是連綿不絕的軍隊,全部是摩托化行進,而且其中還有不少坦克裝甲車。
    天寒地凍的,瓦寧基鎮的居民早就睡覺了,被轟隆隆的發動機聲吵醒。
    他們爬起來一看,頓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碼頭沒有能靠泊大型船只的地方,但是,好些登陸艦是具備沖灘能力的,這些船只直接沖灘,打開船首的艙門,那些部隊就源源不斷地登船,裝滿一艘開走一艘,直接橫渡韃靼海峽前往庫頁島烏戈列爾鎮。
    瓦寧基鎮和烏戈列爾鎮只隔著個韃靼海峽,直線距離不到150公里,以船隊的航速,8-9個小時就能完成運輸。
    這些部隊是原先被困在濱海邊疆區的叛軍。
    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逃出生天跑到這里來的,也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和庫頁島的大部隊聯系上,策劃實施這次海上大退卻的。
    僅僅24個小時,足足7萬叛軍以及大量武器裝備、作戰物資,就悉數撤退到了庫頁島。
    等到美國的衛星偵察確認了此事后,已經完了。
    就算他們發現,他們也沒有辦法,因為韃靼海峽在太平洋艦隊的控制中。
    但是,貝希小組卻找到李干,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貝希憤怒地說道,“李先生,我們簽署了大量的協議,通過了多項對你們有利的法案,但是你卻放任濱海邊疆區的叛軍逃到庫頁島,這是嚴重違法協議的行徑!”
    李干反問道,“我們違反了協議的哪一款哪一條?你指出來。”
    貝希頓時語塞了。
    至于法案,對他國并沒有約束力。
    李干沉聲說,“我們嚴格按照協議出兵協助蘇聯完成了平叛,現在遠東叛軍已經全部撤退到了庫頁島,我們已經完成了該我們做的事情。”
    “怎么,事實擺在面前,你們要惡人先告狀撕毀協議嗎?”
    貝希無以對。
    協議里沒有任何一個字提到東大必須要剿滅叛軍,這當然不是漏洞,而是協議里本身就不能出現這樣的字眼、條款。
    李干不怕美國人反悔,因為反悔的代價更大。
    貝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道,“別列夫斯基大概率會南下進攻北海道,遠東的危機沒有解除。”
    李干反問道,“此前,你們承諾會解除別列夫斯基手里的核武能力,結果呢?”
    “他手里那二十多艘戰略核潛艇,現在在哪?還有遠東地區那些發射井,你們履行承諾對其展開打擊了嗎?”
    兩個問題問到貝希啞口無。
    這一方面,美國退縮了。
    還是那句話,他們擔心和蘇聯爆發正面戰爭。
    其實,遠東地區的發射井,是政府軍自己摧毀的,他們比誰都擔心,別列夫斯基會用這些發射井向莫斯科發射導彈。
    不過,越來越充分的情報表面,別列夫斯基盡管選擇了最激烈的方式奪權,但他還是有底線的。
    不使用核武器就是其中一條。
    問題是,那二十多艘不見了蹤影的戰略核潛艇,始終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李干的意思很明顯,該我們做的我們已經做到的,該你們做的,你們卻遠遠沒有做到。
    你沒資格在我面前指責我的工作成效。
    眼看貝希出師不利被問得啞口無,威爾遜立即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