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用力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與權馨同樣的堅定與期待:“小馨,你說得對。
咱們一起努力,讓靠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模范村!”
李桂英也考上了肅省師范學院。
教書育人,是她夙愿。
現在,終于如愿以償。
這次高考,靠山村共走出三名本科生。
除了權馨,宋城還有其他兩名知青分別被農業大學、師范大學等錄取。
消息傳開,十里八鄉無不稱贊靠山村文風興盛,人才輩出。
而靠山村的電話幾乎要被打爆了。
都是各大院校紛紛向朝權馨拋出了橄欖枝,提供全額獎學金以及特殊培養計劃,以招攬她入學。
就連遠在京的都教育部領導也親自來電,對她的成績與選擇表示高度贊賞,并承諾只要她來京都,會為其提供最優質的學習資源與科研平臺。
權馨卻婉謝絕了。
她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肅大的校領導也打來了電話,說過兩天便會親自來靠山村為她召開動員大會,希望她能堅守本心。
畢竟,一位全國狀元的選擇,遠比一紙錄取通知書更具分量。
一個不注意,這樣的好苗子就會被旁人捷足先登。
畢竟,肅大與a大相比,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接下來的日子里,權馨更加忙碌了。
她一邊與村里的干部們商量著如何擴大頭花廠的規模,引進新的生產技術。
她還出錢出力,鼓勵靠山村建立自己的學校,希望孩子們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看看更廣闊的世界。
權馨成為高考狀元的事跡,很快在周邊地區傳開了。
不少媒體紛紛前來采訪,想要了解這位年輕女孩背后的故事。
權馨總是謙遜地說,自己不過是做了分內之事,真正的榮譽應歸功于靠山村的每一位村民,是他們用勤勞與智慧共同鑄就了今日的輝煌。
而這短短兩年間,靠山村的面貌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頭花廠的產品不僅遠銷國內外,農村合作社的其他農產品以及家具也獲得了大量訂單。
現在,靠山村的村民不但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而且家家都幾乎有了存款,外村的的人也都爭先恐后想和靠山村的人做親戚。
這里成了十里八鄉的鄉親們都很是羨慕的地方,甚至有外村的年輕人主動來到靠山村,只為進廠務工,學習新技術。
而這一切,都是權馨給大家帶來的。
只是現在,權知青考上大學要離開了,鄉親們都很是戀戀不舍,但同時為權馨的出彩人感到十分驕傲。
哪怕權馨將來會離開靠山村,但權馨可是他們靠山村的兒媳婦,她的根,永遠都扎在了這里,也永遠會和他們心連心........
大學開學的時間定在了來年的二月三號。
這段時間,權馨家里漸漸熱鬧起來,前來道賀的鄉親和各方領導絡繹不絕。
為了招待客人,權馨每天都要去山里打獵獲取新鮮野味。
而到了臘月二十七這天,權學林帶著全家人回到了靠山村。
權學林剛走進村口,便被鑼鼓喧天的歡迎場面震住了。
今年大家格外開心,便自發組織了一支舞獅隊和舞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