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面色陰沉,書中不僅記載了他被凌遲的細節,還附有一首后人諷刺他的詩。
“權奸誤國終有報,三千刀剮祭蒼天”。
整個金鑾殿只剩下書頁翻動的聲音和偶爾的抽氣聲。
那些平日里趾高氣揚的大臣,此刻都佝僂著身子,仿佛一下子老了十歲。
只有少數幾個清流官員,發現自已的記載還算體面,但也不敢露出絲毫喜色。
江葉緩步走到大殿中央,手指輕點,投影儀上的畫面隨之一變,顯現出一頁醒目的總結——《明亡原因總論》。
“這是后世之人的總結,諸位姑且一看。”江葉語調平靜,聲音卻清晰的傳入到每一位大臣耳中。
滿朝文武頓時屏息凝神,連還在消化自已沒好下場的大臣們都強自鎮定,抬眸看向幕布。
“其一,黨爭誤國。”江葉的聲音在殿內回蕩,“東林一家獨大,排斥異已,致使朝堂失衡。”
畫面中閃過一張張東林要員的畫像,旁邊標注著他們結黨營私的罪證。
在看到自已名字赫然在列的大臣,嚇得面無血色。
“其二,貪墨成風。”幕布上浮現出各地官員貪污的詳細賬目,“崇禎年間,僅鹽稅一項,被貪墨的銀兩就達……”
當那個驚人的數字出現時,好幾個榜上有名的官員險些癱軟在地。
“這個數字,只怕只是冰山一角,畢竟,真正貪墨了多少,在場的諸位大人,應該我們這些后世之人更為清楚。”
江葉在說這話時,語氣之中滿滿都是嘲弄之意。
“其三,苛政虐民。”畫面切換到陜西大旱的場景,餓殍遍野,而官府仍在催逼賦稅。
“其四,武備廢弛……”
“其五……”江葉頓了頓,目光掃過那些面如土色的東林黨人,“空談誤國。終日爭‘禮義廉恥’,即便有做實政者,束亦被爾等束手束腳。”
最后,幕布上浮現出一行血紅色的大字。
“黨爭不止則國亡,貪墨不除則民反!”
整個金鑾殿死一般寂靜。
那些平日里高談闊論的東林君子們,此刻都像被掐住脖子的雞,發不出半點聲音。
而崇禎坐在龍椅上,看著這一幕,心中只覺得暢快無比。
他說了他想要說的話。
江葉慢悠悠地踱到殿前,背對著崇禎皇帝,面對滿朝文武站定。
他嘴角掛著玩味的笑容,眼神中卻透著幾分譏誚。
“在座的大人們……”他拖長了聲調,聲音輕佻得仿佛在談論今天的天氣,“這會兒心里怕是都在想——‘這人所是真是假?’‘莫不是在誆騙我等?’”
幾個大臣下意識地別開視線,顯然被說中了心思。
江葉聳了聳肩,一臉無所謂,“我們不在乎你們信不信,更懶得證明自已是不是后世之人。”
他環視一周,目光在幾位閣老臉上停留,“諸位都是千軍萬馬殺出來的聰明人,比我們這些后世之人精明多了。是真是假,你們自行判斷。”
殿內鴉雀無聲,唯有那粗重的呼吸聲。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