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早朝注定會載入史冊,成為改變大明國運的關鍵轉折點。
崇禎見目的已經達成,適時宣布退朝。
滿朝文武如夢初醒,一個個低垂著頭緩緩退出金鑾殿。
許多大臣手中還緊握著早已融化的雪糕,卻渾然不覺。
每個人都在沉思今日所見所聞,這關乎大明千秋萬代的變革,關乎子孫后代的命運。
一群依附溫體仁的大臣聚集在文淵閣旁的偏廳里,神色憂思。
“溫公,此事該如何是好?”一位御史壓低聲音問道,“那幫后世之人……”
溫體仁慢條斯理地抿了口茶,抬眼掃視眾人。
“老夫只問諸位一句,李自成、張獻忠之流,背后可有跨越三百年的高人指點?”
眾人面面相覷,紛紛搖頭。
“再問諸位。”溫體仁放下茶盞,聲音平靜無波,“自古叛臣降將,有幾個落得好下場?”
室內頓時一片死寂。
幾位大臣不約而同想起那些投降后金的漢臣,不是被猜忌排擠,就是兔死狗烹。
更不必說‘文字獄’三字背后,隱藏著多少血淋淋的教訓。
“那文字獄,那可比后世之人說的還要……”禮部侍郎點到即止。
在場眾人皆是心知肚明。
所謂‘文字獄’,其背后暗藏的深意,他們這些在宦海沉浮數十載的老臣,比江葉這些外來客看得更為透徹。
更何況,大清后來的所作所為,可算不得什么明君圣主。
瞧瞧后世子孫提起時恨得牙癢的模樣,這千古罵名是鐵板釘釘了。
兩相比較。
是投靠那注定遺臭萬年的蠻夷,還是為大明力挽狂瀾?
無論是忠義立場,還是天時地利,傻子都知道該怎么選!
見眾人沉默不語,溫體仁起身撣了撣衣袖,“還有疑問嗎?”
幾位大臣如夢初醒。
是啊,如今的崇禎已非昨日那個孤立無援的少年天子。
他背后站著來自三百年后的助力,掌握著跨越時代的智慧與力量。
那些神鬼莫測的手段,那些聞所未聞的武器,哪一樣不是碾壓當世的存在?
幾位大臣已然明白,這位手握重權的次首輔大人,心中的抉擇。
溫體仁意味深長地看了眾人一眼,轉身望向窗外的宮墻。
暖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在青磚地上,像一道無法逾越的高墻。
“明日早朝。”他頭也不回地說,“老夫會第一個上奏,請設‘格物院’,師夷長技,以圖自強。”
這樣的暗流,正在各個派系之間悄然涌動。
每一位朝臣都在衡量利弊,衡量優劣,而在這場大變革之中,是否對自已有利。
他們每一位都很清楚,這后世之人,所帶來的變革,將關乎著他們未來的命運,家族百年的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