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哈哈大笑,“你小瞧葉根尼了。
他是大單于,自然明白傷害關昌,對我影響極小,而對他影響就大了,他更擔心我會報復。
他是個聰明人,會照顧好關昌的。”
楊柔兒放下心來,提出想回昌興給父親上墳。
周山大力贊成,她確實需要離開太子府,出門散散心。
周山想了下,自己一直在前線作戰,對于老百姓的生活,好多年都沒有實際考察了,提出陪她一起回昌興上墳。
楊柔兒大喜。
周山說,“我倆悄悄離開,不帶任何隨從,我也想看下現在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怎么樣了。”
楊柔兒更高興了,當年她和表姐從昌中城去昌遠城,一路上得到周山保護,至今是她最美的回憶。
經常跟身邊的宮女說起這事,當然也跟獨孤曼莉、楚、劉三人說過多次。
甚至景和帝、獨孤文燕皇后也多次問過,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
現在又和心愛的郎君一起微服回鄉,怎不令她激動?
周山跟劉子超、范多、陳昭、楚紹說了下,要微服下鄉去看看,幾人都是高層,當然明白需要保密。
至于安全問題,也沒有人擔心,太子是馬上太子,武功高強,不需要侍衛。
幾天后,周山和楊柔兒化妝成一對商人夫妻,坐著豪華馬車。
虎賁軍大隊長韓剛化妝成車夫,負責趕車,他是馬背上長大的,趕車那叫一個專業。
楊柔兒、韓剛都是昌興人,一口昌興土話當然地道。
周、楊兩人是真夫妻,所以,三人沒有任何破綻,就是一對商人夫妻還鄉探親。
出了云蒼關,順著云昌大道向昌寧城方向走,周山掀開馬車窗簾,看著外面,
路上,商賈行人絡繹不絕,很是熱鬧。
周山看著看著,眉頭皺起來,路上商人衣著還算過得去,可是行人,大多數衣衫襤褸,面黃肌瘦。
他希望老百姓生活美好,國家一片寧靜、繁華。
可是,從老百姓衣著、面容來看,似乎并非如此,舉手投足都能看到一個“窮”字。
而且不是一個兩個人這樣,大多數行人都是如此。
周山在草莽中長大,對于社會底層生活習慣是清楚的。
各地交通不發達,大多數底層人都生活在當地,很少外出,有的人甚至一生沒有離開過本鄉,充其量去過一兩次縣城。
能出遠門的,一般是兩類人:
一類是頭腦靈活的,出門做工或者走街串巷干點小買賣;另一類是逃荒要飯的。
從云昌大道上行人來看,正是這兩類人。
周山放下窗簾,內心有點難受,老百姓生活還是苦,該怎么做呢?
此時的云昌大道,基礎設施堪稱一流.
沿著這條大道前行,每隔一段距離,便能看到一家大車店、客棧、兵站,這些設施分布合理,錯落有致。
無論是需要住宿的旅人,還是需要補給的商隊,都能找到合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