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見到波通便面露怒色,嚴厲地訓斥:
“你這無知的家伙,竟敢在這里胡攪蠻纏!
我警告你,如果再不停止這種無謂的糾纏,后果將會十分嚴重,你可要想清楚了!”
波通深知胳膊擰不過大腿,面對實力強大、背景深厚的崔仁,
心中雖有萬般不甘,卻不敢與之正面抗衡。
無奈之下,他只得強忍著滿腔的怒氣和委屈,默默地轉身離去,踏上了返回波分詔的路途。
自那以后,波通整日里郁郁寡歡,仿佛失去了靈魂一般。
曾經那個意氣風發、充滿活力的他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沉默寡、滿臉愁容的人。
無論親朋好友如何勸說安慰,都無法讓他從痛苦的深淵中掙脫出來。
由于心情極度壓抑,波通對飲食也逐漸失去了興趣。
每頓飯只是象征性地吃幾口便放下碗筷,再也提不起半點食欲。
就這樣,日復一日,
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消瘦,原本健壯的身軀已骨瘦如柴,讓人看了心疼不已。
波通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世界里,難以自拔。
波勇自小習武,功夫很好,見哥哥受到委屈,發誓要殺掉羅旗頭。
波勇不是一個莽夫,他權衡利害關系。
此時羅旗頭是崔仁手下的紅人,公開殺掉他,一定會引起崔仁的憤怒,
那樣勢必牽連到波分詔,甚至他的哥哥波通的王位都可能不保。
波分詔本來就小,隔壁的原羅詔一直想侵占,好在宋良沒有同意,原羅詔不敢發兵。
此外,素衣處還有一項權力,那就是緝私。
南州和南撣國相鄰,邊界上分布著高山、叢林。
南撣國地處熱帶地區,氣候炎熱潮濕,不利于鹽的自然結晶和保存。
此外,南撣國的地形復雜,山區和森林覆蓋面積較大,缺乏大規模的鹽田和鹽礦。
所以南撣國鹽資源相對匱乏,鹽的生產和供應受到一定限制,鹽主要依賴進口。
而南州擁有豐富的鹽礦資源,主要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地區,如南州中、南州西等地。
所以,向南撣國出口食鹽是宋良的一項重要收入,南撣國的鹽價也是奇高。
這樣就滋生了一大批私鹽販子,他們避開口岸,直接冒險從叢林中穿過去,販賣私鹽。
此外,南撣國盛產玉石,能雕刻出各種精美的玉器。
在大安朝,玉器的銷售并不是完全自由和隨便的。
玉器常常被視為珍貴的物品,與貴族、官僚和富人的身份地位相關聯。
私鹽販子們就擴展業務,向南撣國走私食鹽,向南州走私玉器,再由南州的商人向各地銷售。
這兩樣的利潤都很豐厚。
正因如此,盡管私鹽販子們穿越叢林時,要冒著巨大的風險,但仍然趨之若鶩。
而波勇之前就是一支私鹽販子頭。
事實上,波分詔地盤比較小,地形多是山地、叢林,
即使是波通,也不是太富裕,遠遠比不上南州的豪門。
正因此,波勇不會公開和羅旗頭拼殺,只是暗中找機會。
一個月前,波通死了,兒子通贊繼位。
宋良派崔仁到波分詔吊唁,波勇趁機討好崔仁,順利成為他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