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之韋尷尬地笑了笑,“想不到你還很有文采,說出這么精辟的話。”
巴桑淡淡說:“與文采無關,有感而發。”
楊之韋點點頭,也許早意識到他自己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作為皇帝,自然不能輕易認錯,但又不知道如何接話,低頭沉默不語。
巴桑不給他面子,繼續說道:
“陛下身為一國之君,應該了解民間疾苦,關心百姓生活。
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還談什么治國理政呢?”
楊之韋終于忍不住了,老臉一紅,聲音提高,近乎咆哮:
“朕有三省六部官員,官員體系完善,各級官員都會將民情及時上奏,怎說朕不了解百姓?
當然,朕的確沒有親自去民間私訪。
倘若事事都要朕親為,要大臣何用?要官員何用?”
巴桑冷笑一聲,語氣帶著不滿和憤怒,
“倘若陛下勵精圖治,昌興國官場清明,又怎會有木卡鹽場這樣的黑暗之地?
元端臣又豈能一手遮天、不將鹽工當人看、草菅人命?
昌興國土地肥沃、草原廣闊、鹽、鐵等礦產豐富,
本來老百姓應該生活富足才對,可是他們卻食不果腹,甚至插草為標,賣身求生。
這正是陛下荒唐執政導致的,所以我才憤而起兵!
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楊之韋這次沒有反駁,更沒有發怒,其實也沒有發怒的本錢。
他長嘆一口氣,“朕也想治好國家,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可是下面奸臣太多,都是他們干的事,確實與朕無關。”
巴桑哂笑一聲,“倘若陛下親賢臣遠小人,又怎會讓奸臣得勢?”
楊之韋畢竟是皇帝,有點惱火,
“關石,倘若朕沒有賜死楊之恭,他一定帶兵滅了你的東連軍”
巴桑笑了笑,“陛下錯了,我之所以能打進昌中城,并不完全靠軍事,而是民心所向。
我軍中絕大多數將士原來都是官軍,可是他們卻自愿參加東連軍,這就能說明問題。
如果楊之恭活著,充其量延緩楊家朝廷滅亡而已。”
這話意思很明顯,你楊之韋黑暗統治,滅亡是肯定的,誰都擋不住。
楊之韋只是荒唐、殘暴,不是傻,自然能聽出來。
他默然不語,此時爭辯又有什么說服力?
坐在一邊的楊柔兒忽地接話,“關石,如果你占領了昌中城,你要如何處置楊家?”
楊之韋抬頭看他,似乎等他回答。
巴桑看著兩人,語氣平靜,
“我不會殺你們楊家,但也不會讓你們再住皇宮,任何人做事都需要承擔后果,楊家也是一樣。”
楊之韋輕哼一聲,“需要朕禪讓嗎?”
巴桑搖搖頭,“我之前說過,我不會在昌興國稱帝,當然不需要禪讓”
楊之韋這次倒是相信了,疑惑地問:“你想扶持誰當皇帝?”
歷史上權臣霸主扶植傀儡當皇帝的例子多的是,在楊之韋看來,
關石是準備扶植一個楊家人當皇帝,以此作為旗幟,號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