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雪君詫異:“真的-->>不癢了。這么快。”
王涓風:“得按摩一下,吸收好。”
等了一會兒,王涓風又拿起另一管藥膏:“這是消炎的,手給我。”
又是同樣的手法涂了一遍,一邊涂,一邊開始生氣:“沈星棠,真是作死。讓她搬家她不搬,現在第一基地還在那山上挖他們呢吧?”
匡千里看了看時間,把收音機通上電,拿了起來,打開廣播:“對,之前的廣播是說在挖了。”
他調整到第一基地頻道,還很安靜。
匡千里:“應該是還在挖,廣播都沒人。”
他說著,又把頻道調到其他的:“奇怪,第二基地也沒人,好像也是從昨天開始的。”
第三基地更沒人了,這都和第一基地合并了。
第四基地和第五基地在慶省。
……第四基地的生存者注意,第四基地與第五基地已經合并,請慶省準備投奔第四基地的生存者注意,第四基地已經搬遷至慶山博物館,與第五基地合并。請投奔的生存者直接前往慶山博物館……
匡千里道:“第四基地被第五基地合并了!”
喬雪君:“爭了那么久,終于分出了個高下了?”
自從洪水后,眾基地就開始往鞏州和隔壁的慶省搬遷。
和鞏州一三基地的其樂融融不同,慶省的四五基地一直不和,這也是生存者電臺中經常聊起的話題。
在猜最后誰會贏。
匡千里:“現在這種天氣,要再爭,就是死路一條,但沒想到竟然是第五基地把第四基地給合并了,第五基地的領主是個圖書館館長,是個女館長。”
很少有人看好那個身為圖書館館長的女領主。
匡千里繼續調整頻道,最后一個基地,第六基地。
第二基地和第六基地都一樣,他們選擇在海上生存。
幾大基地的人數完全是按照成立之初的人數排名的。
第二基地和第一基地一樣,是軍區成立的,不同的是,他們是海軍,加上他們收容的生存者,人數也上千。
第六基地是一家鋼鐵廠成立的。生存者大多數就是工廠的工人和家屬,成立之初人最少,只有四百人。
但后來似乎很快就擴張了,現在都不叫第六基地了,叫海堡。
“……請海堡的生存者兄弟們注意,海上氣溫已經持續降低,也許很快就會無法生存,”海堡電臺的主持人聲音清晰,“請生存者兄弟盡快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也許很快我們將會進行搬遷……”
匡千里:“海堡要是不住海上了,會搬去哪里?”
沒人有答案,連海堡自己似乎都并不清晰:“無論我們接下來去哪里,我們都是一起的,生存者兄弟們,我們不會拋棄任何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終將掙脫黑暗泥淖。”
·
喬雪君并不怎么聽勸,第二天戴著手套,又去了尖頂山的山洞搞移植。這次她把紫花就種在門外。
連續幾天下來,每天跑三趟,也移植了快20株紫花。
同時尖頂山上的搜救工作也宣告結束,這天喬雪君坐在火爐旁給手上涂藥,和之前一樣,匡千里打開了電臺,久違的第一基地的頻道傳來了聲音。
是趙蘊:“尖頂山救援行動已結束,山上共有生存者196名。在暴雪來臨前成功勸撤生存者32名。剩余164名未撤離,其中死亡58名,成功救援106名。其中103名為第7基地生存者,3名是獨立生存者。”
喬雪君皺眉聽完,在天災中存活下來的基本都是沈星棠基地中的人,應該是得益于那個御寒的基地。
聽這個數據,也就是說外面的散戶一共93人,32個上了山,還剩61個散戶在。
而這61個散戶中,死了58個,只有3個人活了下來。
死亡率9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