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婉美眸流轉,輕聲說道:“林大人若銀錢上周轉困難,我南宮家可為林大人出銀錢,這次不要利息。”
    南宮家與林楓的聯系越發緊密,愿意給林楓提供的幫助也越來越多。
    上一次借給林楓的銀子還需要利息,這次竟然連利息都不要了。
    “那倒不必。”
    林楓擺了擺手:“我已經傳訊給知縣大人,商議在寧遠縣內收取商稅、關稅之事。”
    “待此事敲定之后,軍中會有源源不斷的稅收入賬,不必借錢了。”
    南宮婉莞爾一笑,提醒林楓:“林大人,收取商稅、關稅自然是好,但你能收稅,其他的縣也能收稅,你確定稅款能抵銷軍費開支?”
    遼東寧遠縣、渾河縣、仙桃縣三縣,皆是與北蠻接壤的。
    雖然寧遠縣的地理環境優渥,但商稅、關稅一旦實施,其他兩個縣勢必會分走不少寧遠縣的商旅客流。
    然而,林楓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確定,我寧遠縣的稅收只有兩個,一個是商稅,一個是關稅,憑借這兩點足以吸引商賈來寧遠縣。”
    南宮婉聞微微一怔,道:“林大人,您這是在與我打機鋒?別的縣稅收也只有兩種,商稅、關稅,大乾的商稅廢弛多年,形同虛設。”
    “若其他的兩個縣只收取一個關稅,林大人憑什么跟他們競爭呢?”
    林楓仰面而笑:“本官還是那句話,只憑本官真的只收這兩種稅,南宮姑娘,你若不信,我們拭目以待。”
    南宮婉不知道林楓哪里來的自信,無奈地說道:“好好好,反正銀子我南宮家給大人備著。”
    “如果大人支撐不下去,只需一封書信,銀子就給大人您送來,成吧?”
    林楓拱了拱手:“多謝南宮姑娘美意,不過,你這銀子我寧遠衛是用不上的。”
    南宮婉在關內留宿了一晚,翌日便離開了寧遠關,籌備遼東商會組建的最后事宜。
    如果一切順利,最多三日,遼東商會就可在遼陽城組建。
    遼東商會的會館,也設在遼陽城。
    寧遠縣,縣城,公廨。
    寧遠縣的知縣趙勤、縣尉司馬朗,縣丞劉開,主簿夏湊在一處。
    知縣趙勤翹著二郎腿,端著茶杯眉宇間有些焦慮。
    “林大人的書信已經來了兩日,本官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
    “你們都是本官的心腹,有些話本官就不藏著掖著了。”
    趙勤直不諱:“寧遠關那邊,林大人要收取關稅,跟本官商議一起收取商稅,商稅三十稅一,關稅二十五稅一。”
    商稅三十稅一,是大乾從開國時候就定下來的財稅政策,老實說這商稅不算高。
    可惜除了太祖皇帝在位的三十一年商稅收取過之外,到了太宗皇帝那一代,商稅便漸漸沒落,名存實亡。
    “本官思來想去,這商稅究竟是收取還是不收取,你們都說說吧!”
    司馬朗地位高,有什么就說什么,他向趙勤拱了拱手,道:“趙大人,我支持收商稅,咱們縣里到處都要用錢,縣軍的武器、甲胄早就該換了。”
    “還有縣軍所用的馬匹,已是老邁不堪,別說騎著追捕賊人,拉車都勉強。”
    司馬朗向趙勤大吐苦水,核心意思就一點:縣里錢帛不充裕,該收-->>商稅!
    縣丞劉開捻著胡須,沉吟片刻后,道:“大人,下官覺得商稅可以收,可這商稅已廢弛多年,忽然要收取,恐怕阻力不小。”
    “您想,若要收取商稅,來到咱們寧遠縣的商賈,肯定是要繳納的,那本地的商賈呢?也得繳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