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華中雖然是安江的大本營不假,但其實,地位早已不如早些年那般重要,如今除了宗明等寥寥幾名干部還在華中之外,諸如鄭開澤、陳楷、吳冕、楊蕓這些班底,都已經隨著他這些年的兜兜轉轉,化作漫天星火散在了四方,成了燎原的種子。
而且,哪怕是宗明,如今也是在襄城擔任常務副市長一職,徐建立就像想把火燒到宗明身上,只怕也是鞭長莫及。
唯一有些麻煩的,就是高玉蘭如今還在江城生活,徐建立可能會從這方面下手,但是,對這事兒,安江自然是沒有任何擔心的,徐建立不干就算了,干的話就是徒勞。
因此,在安江看來,徐建立去江城擔任市長這件事,與他而,是象征意義大過真實意義,更像是在對外釋放信號。
安頓完眾人之后,安江便又重新投入了海濱市的工作中。
他有一種預感,隨著徐建立的調動,他在海濱市工作的時間,可能不會太久了。
時間有限,自然是要爭分奪秒,把一應工作都給推上正常的流程,就算不能親眼見證五色島騰飛而起,起碼也要把發動機和跑道建好,不能說人要走了,就啥事都不管了,這種行為,不是他一貫以來的做事風格。
好在,隨著應天的試飛成功,海濱市儼然已經成了南粵省高端制造的一塊新興高地,再加上吳安邦的離任以及沐家的退出,不少企業都向海濱市投來了橄欖枝,想要將一部分研發工作放在海濱市的五色島,支持五色島成為研發創意之島的布局。
安江對這些企業遞來的好意,并沒有照單全收,而是進行了仔細的篩查,對于不符合五色島要求的,哪怕是一些大型企業,他也是進行了婉拒。
原因很簡單,這些大企業是很好,但他們都已經是成熟的大企業,布局都已經非常明朗,就算放個研發中心在五色島,挪過來的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在內部邊緣化,或者說是邊角料的項目,除了帶來一些名頭之外,帶來不了什么太大的效果。
所以,比起這些大企業的邊角料項目,安江更傾向于那些將核心業務放到五色島的企業,哪怕是企業的規模沒那么大,但只要有發展前景就可以。
除了企業,安江也與南粵這邊的幾所學校達成了合作的共識,建立了產學研基地。
而且,安江又見了海龍王夫婦,與他們洽談之后,幫他們與短視頻平臺斡旋,在五色島建設了一個短視頻拍攝及直播產業基地,未來可以在這里拍攝相關視頻、短劇,同時也可以開展直播帶貨,促進海濱市的文旅和農海產品發展。
總而之一句話,海濱市現在的發展形勢,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誰都能感覺到,這座沉寂多年的城市,正在散發出嶄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