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發布沒多久,葛金榮便在一眾領導的陪同下,走馬上任廬州。
簡短的歡迎會議結束后,葛金榮便熱情邀請安江去了他的辦公室小坐。
“葛書記,這是紀維民留下來的廬州發展規劃,還有廬州一些干部的個人資料,我個人考察過,這些干部確實都經得起考驗,在搞經濟,謀發展上是一把好手。你可以留著參考一下……”安江落座寒暄幾句后,便將紀維民當初留下的那些資料交給了葛金榮。
“好,我一定好好參考研究。”葛金榮聞,當即雙手接過資料,打開認真看了一番后,只覺得紀維民對廬州的發展規劃當真是真知灼見、高瞻遠矚,可見這位落馬的市首在搞經濟方面當真是一把好手,當即不由得扼腕嘆息道:“唉,老紀也真的是可惜了,辜負了領導對他的一番信任,明明這么有能力,卻走上了歪路……”
“紀維民是可惜了……”安江贊同的點了點頭,旋即望著葛金榮沉聲告誡道:“葛書記,有句話我本不當講,可是,不吐不快,莫要忘了阿房宮賦中那句秦人無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是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一個紀維民倒下了,他不希望,再來的,還是一個紀維民。
“安書記你盡管放心,我一定引以為戒,絕不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和期待,努力把廬州的工作做好。”葛金榮的神情立刻變得肅然起來,不假思索的點頭稱是。
安江微笑道:“我相信葛書記。”
葛金榮輕笑一聲,然后惋惜的看著安江,道:“安書記,其實我個人還是很愿意跟你一起共事的,只可惜……”
“沒什么可惜的,我本就是來救火的,火滅了,我就該離開了。”安江笑著擺擺手,繼續道:“而且,這樣也好,有個旁人盯著,如芒在背,大家都更安心一些。”
葛金榮干笑著點了點頭。
安江又陪著葛金榮坐了一會兒,講了講廬州的形勢之后,便與他握手作別。
走出門時,安江望著前方茫茫多多的一扇扇門,心中輕輕喟嘆。
保證這東西,從來都是最沒用的。
鐵一般的手段,只能剎住一時,還是要有鐵一般的紀律!
可惜,他還太年輕,站的還不夠高。
好在,雖然沒有人能永遠年輕,但如今的他真的足夠年輕!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