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青年可不是汽貿城的銷售人員。
他是考評組的成員。
國家對每個試點縣的考察工作,分成了明暗兩條線,一個明察,一個是暗訪。
明察自然是官方的考察,主要聽取縣政府各部門,以及各鄉鎮負責人的報告,以及現場調研。
暗訪就是走入群眾之中,真正傾聽老百姓的聲音。
眼前這個青年,就是負責暗訪的工作人員。
當然,負責暗訪的人員可不是只有他一個,他們總共有十幾個人呢。
為了擴大查訪面,也便于隱藏身份,他們或者單獨行動,或者兩人一組。
當下,中年男人見青年一臉疑惑,便解釋道:“老百姓攢錢不就是為了娃上學,醫療,養老嗎?”
“我們娃在鄉鎮就能享受到和縣城一樣高質量的教育,我們就不用買什么學區房了。”
“我們只要每年繳納伍佰元的醫保,看病是全免費的。”
“我們老了還有養老金,不用為養老擔憂。”
“那你說,我們攢錢干什么?”
青年心中的疑惑頓時解開了,連連點頭。
老百姓花錢最多的就是教育,醫療和養老。
尤其是醫療和養老,這兩項的花費具有不確定性。
你到底攢夠多少錢,才算夠了啊?
二十萬?三十萬?五十萬?
好像都不夠,都不保險。
哪怕攢了五六十萬,心中也是沒底的。
這些錢看似很多,但很可能一場病就沒了。
所以,大多數老百姓都是省吃儉用,無論賺錢多少,都是攢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攢的越多越好。
攢的越多,代表著未來應對風險的能力就越強。
但是漢東縣教育、醫療、養老問題解決后,老百姓的風險由政府托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