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遙想著就問道:“二嫂,現在一匹粗布賣三兩銀子,可以做四件衣服,折合下來就是每件衣服七百多文,成衣賣一兩銀子一件,也就是說店家每件衣服只賺二百多文。”
這些物價蕭遙是之前聽那些婦人閑聊時說的,她現學現用。
二嫂關芷不知道蕭遙為什么要算這樣的賬,點點頭道:“對,粗布裳都是窮人買,賺不了太多,也就是賺個辛苦錢。”
蕭遙沉聲道:“二嫂,你知道剛才我給南將軍他們的士兵治病賣藥賺了多少嗎?”
蕭遙指了指自己拿出來的銀子:“十兩。”
二嫂關芷有些不自然的笑道:“四妹,你有本事,自然賺得多。”
蕭遙搖搖頭,耐心地道:“二嫂,我不是在炫耀我能賺錢,而是想以此告訴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比如開成衣店的店老板,她可能沒別的謀生手段,就只能憑手藝賺這個辛苦錢。”
“同樣是做衣服,手藝差的就只能做百姓的生意,賺辛苦錢。手藝好的就能做絲綢衣服,賺得更多。手藝怎么才能好?就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而提高自己,也有講究……比如同樣手藝做出來的兩套衣服,一套中規中矩,另外一套款式新穎,五妹,換了你是愿意多花一點錢買款式新穎的,還是少花錢買老款式的?”
蕭蕓在一邊聽著,聞不假思索地道:“那當然是買款式新穎的!”
蕭遙笑道:“對啊,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們都不會買老款式的,這手藝就拉開了差距,成衣店的店家就分出了上中下等!”
蕭遙耐心地道:“三個嫂子,還有五妹,你們也有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現在銀錢拮據的需要你們去賺二百多文的辛苦費,那我沒話說。可現在我們還不到那個時候,那為什么要去浪費時間只為節省二百多文呢?”
“有那些時間,你們就去學習,去發現自己的價值,去好好想想我們到了越州該怎么讓自己過得好!”
蕭遙鼓勵道:“有句俗話,將軍不打沒準備的仗,我們同樣也如此。越州是什么樣子,我們一無所知,那就去了解……風土人情,適合做什么營生等等,就算要種地養活自己,這里面需要學習的知識也多了去。”
“嫂子們,你們都是飽讀詩書的人,如果把自己定位在做粗布裳的層次上,那就只能一輩子賺辛苦錢了!”
三個嫂子和蕭蕓聽了蕭遙的話都若有所思。
老侯爺和蕭遙的三個哥哥把幾人的對話都聽到了耳中,他們也被觸動了。
老侯爺欣慰地看著蕭遙,這雖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可蕭遙的話寓意深遠。
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眼界也決定了孩子們的眼界,如果長輩們不求上進,那孩子們也會得過且過。
老侯爺是見過世面的人,他不希望蕭家從此沒落下去。
如果蕭家的人都能被蕭遙的話啟發到,那越州絕對困不住他們的!
等曹楊來傳達了江南城招廚子的事,三個嫂子都不為所動了,蕭遙說得對,三百文在流放路上聽著很可觀。
可每天趕路已經很辛苦了,還要累死累活去給幾十個解差士兵做飯,那不是要錢不要命嗎?
好好保重自己,照顧好自己人,等熬到越州,他們才有機會談未來。
……
次日。
下了一夜的大雨還未停歇,江南城恩準等雨小點再起程。
蕭遙趁這時間,和二哥把兩輛馬車修整了一下,把漏雨的地方都用油紙布補了。
孩子們每日吃臘肉飯團也吃膩了,蕭遙自己也是嗅到臘肉的味道就咽不下去。
她琢磨著等到了鎮子上,可以買點雞鴨魚什么的換換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