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數日后......
大夏的土地上,久違的平靜終于鋪展開來。
起初,人們只當這份安穩是苦盡甘來,是黑暗過后的黎明。
街頭巷尾的閑談里,甚至隱隱傳出一種論調。
說楚圣是大夏的英雄,是他以一已之力蕩平了亂局,護了大夏周全。
這種聲音剛起,聯邦便立刻察覺到了不對勁。
他們當即調動所有宣傳渠道,大張旗鼓地向民眾復盤近一個月來的動蕩始末。
隨著一樁樁、一件件往事被擺上臺面。
從北荒州的焦土到中州的血河,從西境的烽火到大夏的動蕩,眾人這才如遭雷擊般恍然驚覺。
大夏近一個月來的兵荒馬亂,實則皆由一人而起......
那個人,便是楚圣。
他不是,也絕不可能是什么大夏英雄。
最早在北荒州,楚圣以殘酷手段大肆清剿蠻族聚集點。
以至蠻族起兵打算問罪大夏,故而才有了程野陳兵數萬與聯邦對峙,北荒州實質獨立一事。
再之后又是他,率領鎮北軍叛亂,屠城滅族,讓整個中州血流成河,以致大夏風雨飄搖。
而西境的幽影族與金兕戰族,之所以舉兵進犯大夏,根源同樣在楚圣身上。
正是他掀起的叛亂,讓大夏兵力分散、時局動蕩。
兩族敏銳地察覺到大夏的虛弱,這才悍然越過邊境,燒殺搶掠,將西境百姓推入苦難之中。
在聯邦的措辭里,他們甚至給楚圣下了一個精準的定義。
若硬要類比,他便是周處。
盤踞北境的蠻族是為一害。
進犯西境的幽影族與金兕戰族是為二害。
而他楚圣,以一已之力攪亂大夏、涂炭生靈,便是那比前兩害更甚的第三害!
這番復盤過后,大夏百姓沉默了。
街頭巷尾再無“楚圣是英雄”的論調,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忌憚。
原來他們以為的黎明,不過是另一重陰影暫時褪去。
原來護佑他們的英雄,竟是掀起所有災禍的根源。
大多數人的心中,都生出了一個同樣的想法,那就是楚圣最好別回大夏了。
.........
西境飛沙關。
龍驤軍兵士們正頂著烈日,修繕殘破的關墻。
新任統帥剛一到任,便下了死令,要在半月內恢復飛沙關的防御。
斷壁殘垣間,夯土聲混著喘息,沒人敢停下,直到一道赤金流光從天邊砸下。
“轟”地砸在關墻外側的空地上。
“咳......那是什么?”
新兵揉著眼睛,剛開口,就看見塵沙里立著一道少年身影。
“楚......楚圣?!”
不知是誰先喊出了這個名字,聲音里滿是驚懼。
所有人的臉上都沒了之前的忙碌,只剩下難以置信的惶懼。
比起聯邦宣揚的楚圣是“第三害”的說法。
這里邊的好些人,可是親眼看到楚圣殺了龍箏及一眾龍驤軍將領。
他們怎么可能不怕!?
誰也猜不透這位煞神的來意。
然而,沒人知道的是,過去這幾日,楚圣在異族疆域掀起了怎樣的腥風血雨。
幽影族與金兕戰族的核心據點,幾乎被他徹底踏平。
鎮北軍這支曾抵御蠻族的精銳之師,根本無需楚圣提醒,逢異族聚落便再“犁”一遍,無論老幼,絕不留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