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預賽當天早上9點。
萬眾矚目的第一場預賽即將開始。
網上的輿情依然沒有散去,反而愈演愈烈。
球員們進體育場備戰的途中,被人罵成了狗,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當然,支持的人也有很多。
不過這種場合,被人指著鼻子罵,肯定會影響心情。
一旦球員們變得消極,那可就糟糕了。
當然,被罵的最慘的是主帥米盧。
畢竟,網上的輿情是針對他的。
足球場就是戰場,主帥如果受影響,對于球隊來說,那肯定是致命打擊。
在這種沉重的氣氛中,全國各地,很多衛視都播放了一個視頻。
視頻的名字,名為——《五里河十二夜》。
視頻開篇出現了陽城五里河體育場,字幕滾動。
多年以前,莎士比亞寫下了《第十二夜》,那是全民狂歡之夜,也是催生命運轉折之夜。
在五里河的球場上,也有屬于華夏足球故事的“十二夜”,它濃縮了國足從質疑到突圍的完整歷程。
米盧的“快樂足球”哲學在十二個訓練日夜中經受淬煉,最終將在五里河之夜綻放為歷史性勝利。
有人曾將米盧的“快樂訓練”誤讀為散漫,如同莎劇中角色對狂歡的誤解……
開場字幕緩緩消失。
觀看視頻的人,瞬間被吸引了。
這個視頻,似乎是用來反擊最近的輿情的。
很多人氣憤。
很多人冷笑。
很多人不屑。
又是官方的“狡辯”。
他們不想再聽任何狡辯。
緊接著,視頻中又有一段字幕出現。
第一章:星火集結,那是世人質疑的暴風雨!
字幕消失,第一個鏡頭出現,這個開場鏡頭的質感堪比紀錄片。
張藝牟最擅長的就是這個。
新聞片段快速剪輯。
報紙頭條“米盧訓練場踢網式足球遭批”。
球迷論壇“快樂足球=懶散備戰?”的爭論。
演播室專家皺眉搖頭,畫外音在說:“他們真的在拼命嗎?”
緊接著,居然有明星介入。
華足協會緊急會議中,趙苯山出現。
觀眾一看到這張臉就想笑。
突然——
趙苯山拍案而起:“咱帶明星進隊,把訓練場變實景秀!讓老百姓親眼看看這幫孩子咋練的!”
旁邊,葛尤扶眼鏡沉吟說:“演球員?那可得真練掉三層皮才行。”
眾人愣住了,這是……明星進隊體驗?
就在這時,字幕再次出現,第二章:肉身證道,那是汗淬的信仰!
五里河體育場內,明星們已經穿上訓練服。
大家集結在球場上,排列成了一隊。
突然,每個明星的背后都閃過一個球員的身影……
視頻中,葛尤,背后閃過范智毅,他在暴雨夜身負沙袋沖刺。
趙苯山,背后閃過馬銘宇,他綁腿深蹲至肌肉抽搐,仍嘶吼指揮陣型,并扛著隊長旗。
一個又一個的影像閃過。
不過其中幾個球員的身影卻沒有出現,大家只是詫異,但沒太在意。
他們并不知道,這是高燃選擇性忘記的,因為這幾個人遲早會出事,不配上鏡。
看到這里,很多觀眾沉默了。
就在這時,鏡頭切換。
某日38c高溫下,趙苯山扮演的馬銘宇因脫水暈倒,蘇醒后,他抓過米盧衣領怒吼:“你讓娃們天天這么練,還笑得出?!”
米盧拾起滾落的足球,輕拍其上污泥:“會笑的人,才扛得住哭不出的時刻。”
扮演米盧的人,是張藝牟。
聽到這句話,更多的觀眾陷入了沉默。
不過,明星團隊扮演的球員們,卻覺得很累,很苦,甚至覺得沒必要這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