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葉要趕車回鄉下,幫著收拾完桌椅碗筷便告辭離開了。
備下的肉和菜太多,天熱不好存放,何金鳳留何家人吃過晚飯才放他們回去。
臨近中考,何金鳳不讓兩個小的剛打擾向暖復習,只林志剛偶爾跑來向暖的屋子問不會的題。
中考生的課業有多繁忙全在自已個兒,老師只起個督導作用。
向暖對中考知識已全面掌握,每天的空閑時間還算充足,用了兩個晚上,將開時裝定制店的方案做了出來。
何晶晶很準時,第三天一大早就過來了。
向暖邊吃飯,邊把方案上的內容給何晶晶大致講了一遍。
看著從經營模式,到針對的客戶人群等面面俱到的開店方案,何晶晶對著向暖一個勁兒的豎大拇指。
“我當初該多花些心思在學習上的,學到用時方恨少呀!”
一旁的何金鳳撇撇嘴,忍住話頭沒打擊親侄女。
不是學習的料,努力了也不見得有大用,除了招弟姐妹三個,遺傳了他們老何家基因的孩子就沒有一個擅長學習的。
志剛就是典型的例子,剛知道用功時進步很顯著,到后面余力就不足了。
每天睜開眼就是背,閉眼睡覺的前一分鐘都在算題,成績卻怎么也上不去了,今年怕是難能考得上高中。
向文禮和向暖都建議林志剛走體育生的路子,沒必要死磕不擅長的文化領域。
體育生的路也不好走,何金鳳想讓林志剛試試,分數實在夠不上普高再考慮讀體育類的學校。
向暖策劃的私人訂制服裝店并非傳統的裁縫店,不做縫縫補補的活,只承接高質量的成衣訂做,主要針對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中青年群體。
這個年代能季季添置像樣新衣的,也只有愛美的成年女性和需要應酬的成熟男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等店面開起來,也不耽誤繼續賣成衣,兩樁生意完全可以相互成就。
現今店面租金不算太高,市中心百貨大樓附近的商鋪每月每平方米平均一點二元。
服裝定制店需要有成衣展示區、試衣區和工人工作區,地方不能太小,至少需要五十平以上的鋪面,一年的租金在八百至一千左右,且避免生意起來后出現店面紛爭,店面的租約必須簽三年以上。
一臺商用縫紉機二百至三百不等,購置三臺縫紉機需八百塊上下,再加上熨斗等一些制衣用品,粗略算作一千塊。
向暖不了解現今的裝修行情,跟孟五大致打聽了一番,人工不貴,但因各種裝修材料稀缺價格高,想要將店鋪拾掇的高級些,估摸著最少要投進去三千塊。
再有就是布料用品和人工,向暖給了一千塊的預算,零零碎碎加在一起,至少需要投入八千塊左右。
既然是合作,就必須有投資比例和分成比例,向暖和何晶晶各投資一半。
何晶晶負責經營管理,分七成利,向暖只參與投資不出力,分三成。
何晶晶在其它方面沒意見,覺得向暖分三成利潤的占比偏低了。
向暖卻堅持,開店經營店鋪比倒賣服裝要付出的精力更多,她只參與投資,分利潤的三成足夠了。
商量妥定后,兩人簽了份手寫的紙質合同,將合作開店的事兒正式敲定了下來。
中考前一個月,學校舉行了摸底模擬考試。
向暖成績穩定,依舊穩坐第一名的位置,田書琳和林志剛的成績變化也不大。
最讓人意外的是,沈昭臨的成績從班級二十多名爬到了前五,進步速度稱得上‘驚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