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
    荊州軍已經在城外安營扎寨,并且還是一分為四,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堵住。
    正常而,十五萬大軍一分為四,每一份不到四萬兵力,用來圍堵秣陵非常危險。
    畢竟,城中尚有七萬江東軍,突然出擊某一面,很有可能得手。
    但眼下卻不用為此擔心,道理非常簡單,秣陵把門都堵死了
    城外的荊州軍,固然無法輕易進入城中,但城內人也是一樣。
    封死四面城門后,江東就喪失防守反擊的資格,只剩下單純的龜縮。
    自然而然,周瑜就算把大軍分的再細碎,也不用擔心會有危險,江東軍壓根就出不來。
    城頭上。
    孫權雙腳蹚在水里,朝著城外眺望。
    盡管,荊州軍方面已經放棄,繼續使用煙霧彈攻城,但江東方面依舊不敢掉以輕心,城頭上依舊積蓄著淺水。
    守軍方面,已經有將士出現,腳部被泡爛的情況。
    但沒有辦法,妖法太過玄乎,江東不敢不防。
    要說,江東此前也“繳獲”了一批煙霧彈。
    上次荊州軍攻城,射上來的煙霧彈全部啞火。
    同時,掛在弩槍上又非常明顯,江東方面只要不是傻子,肯定會拆下來研究一二,只不過沒有什么頭緒。
    原料其實很簡單,無非硫磺、硝石、木炭而已。
    不過研磨成粉末摻在一起后,就不容易分辨出來。
    尤其火藥一旦泡水,里邊的化學結構也會隨之改變。
    硝石遇水會發生反應,縱使江東方面把泡水火藥晾干,卻也無法還原出來,只能得到一堆黑色粉末廢料。
    用火燒,反應也是平平無奇。
    僅僅是稍微冒煙兒而已,完全沒有煙霧彈的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江東對于煙霧彈的研究,不由陷入停滯,琢磨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妖法。
    研究不明白,就只能繼續防備,在城頭繼續蓄水。
    哪怕腳都泡爛了,也只能繼續忍耐
    “周賊在搞什么把戲?”孫權看著城外,“圍而不攻,這么多天過去,也沒見有什么動作,會不會在醞釀什么陰謀?”
    自周瑜率軍抵達秣陵,首日進行試探攻城后,后續就再沒有任何動作。
    只是把大軍一分為四,持續性圍而不攻。
    不過此情此景,反倒讓孫權愈發不安,總覺得周瑜在醞釀著什么。
    “周瑜肯定在琢磨如何破城,這是必然的事情。”諸葛瑾勸說道:“不過主公也不必太過擔心,任憑周瑜絞盡腦汁,難不成還能把城墻琢磨塌了?”
    “我軍本就防守嚴密,周瑜沒有任何舉措,正說明我方的策略奏效,讓敵方無計可施。”
    “嗯”
    孫權微微頷首,認可諸葛瑾的說辭。
    千萬語就一個關鍵點,只要秣陵城墻不塌,荊州軍就休想攻進來。
    而秣陵乃新建之城,堅不可摧,又怎會輕易坍塌呢?
    正說話間,江面上突然有異變。
    只見一支艦隊從上游而來,抵達江畔碼頭后停下。
    “嗯?”孫權心中凜然,“難道周賊從后方調集援軍?”
    “不對。”諸葛瑾搖頭道:“根據咱們細作的探查,周瑜的兵力就這么多,此番侵犯江東已經是傾巢出動,根本調不來更多的兵力。”
    “在下愚見。”諸葛瑾分析道:“應該是后勤物資之類,甚至有可能是糧草。”
    “倘若周瑜打定主意、圍而不攻,想要等城中糧盡,就只能調更多的糧草,就這么跟咱們一直耗下去。”
    “周賊亡我之心不死吶!”孫權咬牙切齒,連忙問道:“我軍糧草如何?”
    “回主公,城中糧草足夠一年所需。”諸葛瑾繼續道:“必要時刻,想來各大世家也會慷慨解囊。”
    “再不濟,還能征用城中百姓的口糧,約莫支撐兩年不成問題!”
    “好!”孫權振奮揮拳,“我還就不信了,兩年時間曹操還拿不下西北?”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
    孫權打定主意,此一役要死扛下去。
    倘若周瑜真打算拼后勤,孫權拼著吃糠喝稀也要堅持下去,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在所不惜。
    只要能一直耗下去,等曹操解決完西北之事,定然會前來解圍江東。
    不是孫權跟曹操關系好,而是曹操也不愿讓周瑜好過。
    “吩咐下去。”孫權當機立斷,“即日起,自我開始節省用度、縮減口糧,爭取能堅持更長時間。”
    “城中百姓的糧草,也統一征調上來。”孫權安排道:“每日由衙門統一發放。”
    很顯然,孫權要實行戰時統一軍管的政策。
    把全城的物資統一集中起來,然后每日再按人頭分配下去,確保不浪費一丁點,把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同時,還不忘節衣縮食、節省口糧。
    照這樣執行下去,秣陵估-->>計堅持三年都沒問題。
    真要能保證城池一直不失,軍神、兵仙來了也得被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