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
    十五萬曹軍云集于此,旌旗遮天蔽日,連營一望無際。
    另一邊的城頭上,則樹立著一面面將旗,每一面都代表著一位西北軍閥。
    很顯然,西北聯軍與曹軍正處于對峙狀態。
    前者據守潼關,卡住曹軍進入西北的通道。
    后者被堵在關外,面對潼關這等雄關沒敢輕舉妄動。
    盡管,曹軍出動十五萬之眾,在兵力方面占據一定優勢,但不足以抹平潼關的戰略作用。
    若貿然撞上去,絕對是碰個頭破血流。
    只能說當初曹洪慘敗,導致曹軍勢力退出關中,捎帶著潼關這個戰略要地丟失,對于后續的影響太大。
    這座雄關若還在朝廷手中,曹操就能長驅直入,在關中與西北聯軍野戰。
    再吹毛求疵些,假如長安沒有丟,西北局勢之于曹操絕對利好。
    只能說周瑜雄霸南方,把劉備攆到關中,影響了后續的世界線
    中軍大帳。
    曹操高坐帥位,下方文武分列左右。
    “丞相,咱們什么時候發起進攻?”夏侯淵率先詢問。
    曹操反問道:“準備工作都做好了?”
    “回丞相。”夏侯淵抱拳道:“軍營已經安頓妥當,包括攻城所需的器械,近來也都悉數打造完畢,隨時可以發起進攻。”
    “很好。”曹操面露滿意之色,又道:“繼續打造。”
    聽聞此,不光是夏侯淵,所有武將都是一愣。
    本以為曹操會下令強攻,沒想到竟是這樣的命令
    器械都打造夠了,再繼續打造不是浪費時間么?武將都是一臉迷惑。
    “繼續打造器械,讓敵人誤以為咱們很忙,正忙著做強攻前的準備。”曹操提點一句。
    “丞相并不打算強攻潼關?”夏侯淵若有所思。
    “不錯。”曹操點頭道:“如此雄關,強攻未免傷亡太大,不智也。”
    在古代,除非萬不得已,不然沒有哪一位統帥愿意強攻城池,就更別說關隘。
    兵法上都說了:攻城為下。
    在所有的戰爭手段中,攻城永遠是最后的選擇。
    但凡有其他辦法,統帥、將領都會盡可能避免。
    無他,實在是太難了
    尤其在敵我兵力懸殊不大時,攻城基本意味著白給。
    十五萬大軍去強攻十萬大軍駐守的潼關,這種決定就算頭風發作,曹操估計也不會做出來。
    不過在率軍抵達潼關后,曹操還是立即下令,按部就班做戰前準備。
    也正因如此,麾下的武將都被騙到,誤以為曹操真打算強攻呢。
    “若不強攻”夏侯淵好奇道:“敢問丞相的后手是什么?”
    “我大張旗鼓而來,率軍駐扎潼關外,并做出一副強攻的姿態,乃是為了吸引敵軍的視線。”曹操微笑道:“暗中,則密令徐晃率一支奇兵,讓他走河東郡偷渡黃河,繞過潼關進入關中。”
    “待他得手之后,為大軍搭建好浮橋,我軍就能虛晃一槍。”曹操揭開謎底,“先北渡黃河進入河東,在西渡黃河進入關中。”
    眾所周知,黃河是‘幾’字形狀。
    黃河自北向南而來,在潼關這里轉為向東奔流。
    故而面對雄偉的潼關,曹操方面只需連渡兩次黃河,就能成功繞過這里。
    目前,曹操所處的位置乃是弘農郡,隔著一條黃河的北邊是河東郡。
    把大部隊擺在潼關外,吸引西北聯軍的注意力。
    秘密安排一支奇兵,走河東郡偷渡黃河,這便是曹操的計策。
    河東郡在朝廷的控制下,不用擔心走漏消息。
    徐晃本身又是河東人,對于道路非常熟悉,領軍帶隊最合適不過。
    只要西北聯軍方面,不特意派遣斥候去河東探查,就很難發現什么。
    十五萬大軍近在咫尺,西北聯軍會舍近求遠,無緣無故跑到河東探查嗎?
    可以說,曹操的這番設計,不說是天衣無縫,至少也已經盡善盡美。
    “丞相妙計啊!”夏侯淵贊嘆道:“如此瞞天過海,定能騙過敵軍。”
    “連你們都被騙過了。”曹操撫須而笑,“看來應該能騙過對方。”
    “丞相英明!”眾人齊齊開口。
    “該做什么就做什么。”曹操提點道:“做出忙于打造器械的樣子即可。”
    “還有。”曹操補充道:“后續我軍需要北渡,這幾天可以暗中打造筏子。”
    “遵命!”眾將齊齊領命。
    議事隨后散去,曹操把賈詡單獨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