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讓你們喘口氣
11月26日,愛達電子在城南區電子工業園內召開新聞發布會,蘇津東代表愛達電子向媒體公布與ti合資建設機芯工廠的一系列消息,合資工廠所需要的單碟機芯制造技術,除了飛利浦轉讓的部分專利技術之外,其余全部來自于愛達與ti公司在一年前合資成立的泰忒光電研究院,包括激光吸取頭在內的所有制造技術,今后相關機芯技術的研發也將全權委托泰忒光電研究院,泰忒光電研究院首席主任工程師將同時擔任機芯工廠總經理。
陳信生、張亞平分別代表ti與飛利浦發表合作聲明,斯高柏公司代表艾默也宣稱要與愛達電子加強在碟機應用技術研發上的合作。
經蘇津東等人的如此解釋,紛擁而來的媒體記者、經銷商、同業廠商代表以及索尼公司的代表渡邊敬一等人心里的疑惑才稍稍得到解答:愛達電子早就在籌備機芯工廠的事情,激光讀取頭等核心技術還是來自于愛達與ti合資設立的泰忒光電研究院;予以此時公布,就要回應科王奪得央視廣告標王之后可能對愛達電子的沖擊。
也能推想出,泰忒光電研究院的主要技術實際也應該是來自于ti公司,至于ti公司為什么愿意將高功率激光應用方面的核心技術拿出來,眾人心里還有些疑問,但是也無關緊要了,或許ti沒有把握與飛利浦、索尼直接競爭,而與愛達合資,就可以直接分享一大塊的機芯市場。
當然,也有人注意到,泰忒光電研究院,愛達與ti各持半數股份,誰也不對研究院控股,由于飛利浦將一部分專利技術轉讓給愛達電子,最終造成愛達與ti合資成立機芯工廠時控股。
機芯工廠所需要的生產設備分別向ti與飛利浦兩家公司引進,四十多名生產管理人員也將由飛利浦上海工廠負責分階段培訓兩個月的時間。
飛利浦不主動壓制愛達電子,反而一付積極支持配合的姿態,讓人疑惑不解,愛達電子能做到這一步,背后的故事一樣耐人尋味,越想越耐人尋味,媒體記者也削尖了腦袋想挖掘幕后的故事。
蘇津東面對媒體的攻勢,一概表示沒有更多的幕后故事;但是他的話連三歲小孩都不會信。
不管怎么樣,媒體、經銷商與影碟機廠商代表都認識到愛達電子在影碟機產業的地位已經遠遠超越同行業的其他廠商,當之無槐是碟機產業的王者。
這個地位并不是說愛達電子現在還占據著品牌碟機市場40%的份額,市場形勢的變化無常又過于迅捷,而愛達電子根本性的產業優勢與技術優勢形成
最終的成本優勢,以及與上游壟斷性質的供應商詭異的親密關系,才真正讓同行影碟機組裝廠商戰戰兢兢,心中都不敢生出挑戰愛達電子市場地位的妄想。
科王不是自以為拿下央視廣告標王就想要挑戰愛達電子的地位嗎?這一下算是一擊響亮的耳光吧!已經有媒體記者在記錄本寫下“科王與愛達同城競技,央視標王企業被甩響亮耳光”這句話準備作為今天專題報道的大標題。
至于爭搶愛達電子的渠道商資源,那更是奢想了,愛達電子九六年給整個經銷商體系至少帶來三個億的利潤。之前想搶愛達電子的渠道商,是預測愛達電子在失去央視廣告標王之后其市場可能會大幅度的萎縮,這種預測已經沒有存在的現實基礎了。
這些經銷商會放開愛達電子的粗大腿?除非他們看不清形勢。
現在,同業影碟機組裝廠商就怕愛達電子利用種種優勢瘋狂的進行市場擴張,只怕誰也阻擋不住愛達電子的強勢攻擊,在新聞發布會上,就有記者直接提出同業者的擔憂:“各大媒體都在預測愛達電子九六年能拿下品牌碟機市場40%的份額,請問愛達電子九七年的目標是多少,是保住眼下的市場份額,還是想拿到更多?”
楊云代表愛達電子宣布下一年度的市場目標:“我們看到科王、步步高、愛多、金正等同業廠商在迅速的成長,新科電子在碟機系統控制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樣讓人敬佩,面對眾多優秀同業廠商的前圍后堵,我們愛達電子內部也在討論,明年能保住30%的市場份額就算是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