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啥,我們村里當官的怕拿本錢怕虧本怕擔責任,前怕狼后怕虎的,肯定是搞不成。”鄭大嫂說話像機槍,突突的直往外冒:“我算是看明白了,他們只是眉毛底下掛兩蛋,光會眨眼不會看。”
趙大瓊和杜紅英都樂了。
這年頭當村干部確實是需要一些膽子和魄力的,對周圍的事物和人要有認知和判斷能力。
就像老爹當隊長時,自己給他提議分組干,要是他膽子小就不會有生產隊的人吃上飽飯的這一天,也不會提升為通安村的大隊長,更不會有現在的大好局面。
上周還收到了老爹的來信,說建大棚的事兒已經決定在七隊做實驗了,趙隊長表示一定聽從安排,他們七隊隊上不缺錢。
老爹還讓她將重點難點寫清楚告訴他,可不能干砸了,搞得好,明后年再在村里其他小隊推廣。
杜紅英想起了明后年政策可能會變。
又想光政策的東風吹到自己那個村時一般都會晚上兩三年,畢竟上輩子包產到戶都已經是八二年了。
村里倒是可以推廣。
信里老爹還說通安村通上電了,村里有幾戶窮點的人家沒錢買入戶電線,山川煤廠的廠長人很好,將廠里一些用不上的電線送給那幾戶人家了。
雖然安通了電,但是很多村民還是很舍不得開電燈,依然是早早的吃完飯就上床了,孩子們點個電燈做作業都說浪費電,電費要花錢。
幾乎所有的人家電燈泡都是買的五瓦的,爹說自己家買了一個一百瓦的大燈泡透亮,能把黑夜照得像大白天一樣亮,哪家有辦大事兒的時候都可以借去用,又買了兩個二十五瓦的燈泡,一個安在了堂屋里一個安在了紅衛的房間里,那小子讀書做作業的時候用,光線不好會成雞摸眼……
看了爹的信,聽了鄭大嫂對他們村長的抱怨,杜紅英再次感慨: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老爹當了大隊長,時常去公社和鎮上甚至縣上都開會,接觸的人也不再是村里的婆婆大娘們,眼界開闊了,對紅衛學習更重視了。
以前老爹養兒子是在放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