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個環節里頭,最的部分就是“游殿”,大人們往往會在這時候把孩子們趕出去,可是這種場合對于孩子的吸引力又是致命的。查文斌不在家的那些時日里,我也曾大小見過幾場,一般都是這般進行的。
先是打鼓佬就座,敲七下鼓邊,各樂手也都“上崗”了,先打個“跑馬”、上香、獻水、亮燈、嗚炮、鑼鼓轉而就打“三陰三陽”’,師頂道德冠,披三清袍,登羽靴,執鈴拿牌,掛三須柳,拋五色紙,放七百個小鞭炮,飄飄登壇,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殊不知他那早已脫線的道袍早就出賣了這身貨的出處,只是礙于威嚴,我們通常只在私下里講。
先拜三清,后拜天地,喊三聲佛號,呼五次道名,再唱“十月懷胎”,讀死者罪表,做完又率孝男孝女嗚炮登程,一殿一殿地游下去。這時候那些孝男孝女往往是得輪班上陣,拼的那就是體力,若是有人體力不支或被香紙熏倒,師還得停下先救人。救人一般就是潑冷水,掐人中送房間休息。
一殿秦廣王,二殿初江王,三殿宋帝王,行到一處就唱一處,作拱打揖,好話說盡,關關稅稅,卡卡哨哨,該交納的交了,該請吃請喝的也請了,大檐帽抬抬手,帶紅袖章的讓讓道,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算了。
終于過了十殿轉輪王,鑼鼓打著悲愴勁,該收即收,讓你懸著一顆苦心嘆道,走吧,該
撒手了……
這一系列的流程也被他們叫做“過仙橋”,其實這跟查文斌玩的那個比簡直就是過家家,別說亡魂真心能過十殿,就是下去了沒準還得被閻王批你家人在上頭不敬孝道,盡整那戲臺子。
臨了做二手的還得捩著嘴皮一吹,算是鬼叫,我過了,過了,拜拜!
既然過了,那就收鑼鼓板眼,嗚炮,又上香,又獻水,并勸幾句孝男孝女們,別哭,別哭,人死如燈滅,亡魂已到九天,爾等也該吃杯茶去……
說吃茶,人們要請法師到上房,進餅,進茶,算是臺下休息十分鐘,這幫子唱了半宿,白天又吃又喝的,嗓子那也受不了得歇歇不是。
戲文叫一曲,經文叫一場,一場下來,紅包煙酒布匹鞋襪一樣不能少,大方點的人家碰到兒女多,每人都要給一份,遇見條件差的,只能是兄弟姐妹們一起湊個整份子送上。當年我一學妹的爹爹干的就是這活,他們家一年到頭穿的新衣全是用這種布匹做的。
沒有明確的標價,全憑你主人家給,每個村子也都有每個村子自己的行情。農村人講究個面子,誰家也不會在出喪這件事上太刻薄,誰不想撈個孝子的名頭聽聽?
大部分人家做到這,就基本算是結束了,一二三手們攢夠了油水也該回家繼續種田了,可也有闊氣的,那就還有增值套餐等著他們,這些套餐那可得另外付費。
主套餐一般是三天,從離世到下葬。最便宜的套餐那也有一天搞定的,高級套餐那就看你出的起價不,有錢人往往會選擇七天游,也就是做到頭七為止,遇上這樣的主,師們是最為賣力也是最高興的。
一天頭只從“破孝”,“告罪”,”關燈“到”封棺“,頂多加個“拜文表”算完事了。
三天頭從“破孝’起,加‘路頭山水引’,到“告神”,到“起齋”,到“游殿”,到“關燈”到“封梓”,“出棺”,一直給人送上墳山入了土,全套服務,價格公道,是廣大農戶朋友們的首選。
七天頭那就了不得,從“路水祭”到“開路”,到“破孝”,到“起齋”,到“游殿”,到“破血池”,到“唱十月懷胎”,到“破懺”,到“跑五方”,到“散食”,到“過金橋”,到“封梓口”,到“關燈”,到“退神”,到“出檳”,這才算是陰堂的流程,那自然還有還有陽堂的。
所謂“陽堂”是在遠離亡人棺木的另一廳中進行。最高處供三清,下供東極,后土,天璽,玉帝,紫微,南極六神。左面設東樵位。再設香案,再設左壇官,右壇官。再設香案,最后是靈棺。
靈棺需龍風罩,紅杠皂繩,杠夫一十六名,一律衣白,威風八面,稱為金剛。棺前棺后,散行喪棒四十九名。孝子孝孫一律束麻披草,逢廟跪禮,逢橋請安。有路祭者還得停行跪拜。《紅樓夢》里賈母出檳就是此類,但是玩得起這么大場面的,一個縣城能出三家就算了不起了,那可真是燒錢,燒的是實打實的人民幣!
洪村里頭有一個師姓鈄名慶利,這也是一個稀罕姓,這人算是見過一點世面的。大道場做過一場,小道場做過無數。那場大的,是給縣城太爺的老娘做的,他是去幫場的,雖然只沾了點邊,總算是大手筆了。俗話說,這夜路走的多了,總難免會遇到鬼,你場子進的多了,那就更加不必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