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傳說中,人死之后魂魄是不會散的,都要到長江北岸的豐都“鬼城”這個地方來報到,在這里接受閻羅王的審判,判定功罪善惡,安排來世去向。這些游動的亡魂手持蓋有“陰司”、“城隍”、“豐都縣府”三枚大印的“路引”,匆匆趕到豐都“鬼城”轉世升天,不敢耽擱,否則來遲一步就會成為孤魂野鬼,永無寧日。
于是后人們就根據這些傳說,在這山的西部修建了諸如“鬼國神宮”、“陰司街”等建筑,所以也熱鬧的很。
跟在這群游客后頭,這四人從象征著陽間的“雙桂山”,走過那條狀況的鐵索吊橋“陰陽橋”,便到了山的那頭,那座象征著陰間的平都山。
游山玩水,對于查文斌來說,興趣向來是不大的,倒是超子頗有些興致,頻頻對查文斌問些關于這些建筑來歷的問題。
也是見時間還早,查文斌便按照書中所學和自己所知,做了一些解答,因為他是道士,所以說起來就顯得很生動,這讓那些跟團的游客們都紛紛拋棄了導游的講解,專門跟在他的后頭了。
講到一些精彩處,這些游客也都跟著鼓掌,紛紛叫好,惹的查文斌倒有幾分不好意思了。
后山的路,如那店家所說,并沒有可行之路,到處都是懸崖峭壁的,恐怕能上去只能是猴子了。
既然沒路,那便有個辦法,就是上那山頂,再行觀察。既然那人說山的背面有廢棄的道觀,想必一定有路通行,否則,這道觀難不成還是憑空拔起的不成。
在這山頂,有一座大殿,名叫做“天子殿”,修的那叫一個氣勢磅礴,十分了得。
此“天子”非彼“天子“,鬼城之中自然不會供奉屬于人間的帝王,這兒放的可是屬于陰間的王,明叫做北陰酆都大帝。
“走,進去瞧瞧這陰間的王是個什么模樣。”現在的查文斌可確實就是一副游客的打扮,并沒有穿著道服,只是手中提著那柄七星劍和身上背著的八卦袋有些不同。
走進這殿中,首先便是那正殿內大堂上坐著的陰天子,面相十分莊重,查文斌是很少拜神的,他一貫主張拜神不如求己,不過今兒個,有些例外,他也破例朝著那泥塑的人像拜了三拜。
人在江湖上走的多了,心里總有些不踏實,拜神不管有用沒用,求的也是個心安理得,好歹自己干的都是些和神鬼打交道的差事,遇見他們的頭頭,也得行個禮。
陰天子前兩旁六位功曹站立,其下有四大判官和十名陰帥相對而立。這四位判官面相各不相同,有笑的,也有冷的,著實有幾分使人感到有陰陽莫測之意味。
這大殿的東西兩側,便是傳說中的東、西地獄,里面的墻壁上畫著一些執
法的陰差們,各個兇神惡煞,膽子小的,很容易身臨其境被其感染。還有個那些地獄里的受刑圖,什么炮烙、上刀山、下火海、鋸解、磨推、五馬崩尸等,哪個都是一副血淋淋的模樣。
超子這廝向來說話口無遮攔,他指著那圖說道:“哪天我要是下去了,你們一定得給燒桿八一杠,外加幾個手雷,誰要是敢對我用刑,我就把他們掃個馬蜂窩。”
大山到底是老實些,雖然他不怕,但也還是心有余悸的問道:“文斌哥,陰間里當真是這個樣子嗎?”
查文斌哈哈大笑道:“都是世人想象的罷了,三界輪回,人各有命,多積陰德,多做善事,誰會遭這些罪。這些場景,是對于那些惡人的警告罷了,由于我們的世界里有“鬼”,人的思想觀念中有“鬼”,于是就有人們來造神收鬼。‘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終不能勝正。你們看這里的陰森恐怖,也正是為了襯托出治鬼的手段有多高強。”
聽查文斌講解,就是過癮,那些個游客鼓掌叫好的,也有人認出了他來,說道:“咦,這人不是那城墻下面擺攤的算命先生嗎?”
這話一出,好家伙,一群人往上一轟,準備抓住這個懂行的家伙好好算算。查文斌是叫苦連天,四個人抱著一團好不容易沖出了熱情的包圍圈。
山的后頭,往下一瞧,也瞧不出個所以然,光禿禿的雜草叢生,樹木也擋住了視線,一塊“游人止步”的牌子戳在那兒,路也到了盡頭。幾個管理員模樣的人靠在那邊上,查文斌便走了過去,假裝要越過這禁地,馬上便被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