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農村里有人死后是得寫一副挽聯,大小等同春聯差不多,但是得選用白色宣紙做底,黑色濃墨書寫,寫完了貼在大門的兩側,在往后的三年里,這戶人家過春節都不得貼紅對聯,以表示守孝三年,不得參加任何事情的慶祝。何老這副貼在大門口的挽聯便是查文斌親筆書寫的:
上聯道:鶴駕已隨云影杳
下聯道:鵑聲猶帶月光寒
橫批:寶婺星沉
這些個大字,各個那都是方方正正,筆鋒鏗鏘有力,全是查文斌一氣呵成。王莊里頭有些個愛好書法的老人們看完這副挽聯,無不在私下里品論這查道士的幾個字寫得真當好看,有氣勢!
第二個事呢,
就是為送信的人寫好了報喪信。
農村里那會兒通訊還不方便,電話都還沒普及,更別說手機了。在更早的時候,人們報喪就會挑選村子里腳力的人,讓他踹上這報喪信,過去的時候是給報喪的人發一雙的新的布鞋,得千層底的,后來到了現在人們圖省事,就改配發一雙解放鞋了,讓他穿著去通知遠方的親人來奔喪。
這奔喪可有講究了,查文斌都把這注意事項告訴了那些個送信的人。
第一:能走路盡量走路,這是代表著一種對死者的尊重,實在不行得趕車的,路上也別和他人多話,這信封里的東西更加不能拿出來給陌生人看。
第二:要是遇上路遠的,需要過夜,那也不能到農戶家里去借宿,這是大不敬,會給人家帶去霉運的,實在憋不住了,只能選擇那些個村里的老祠堂湊合一夜。
第三:到了收信人的家里,不得進門,得在人家門外把主人喊出來,也是避免帶晦氣進去,更加不得和收信人在路上結伴吃飯,這收信人的第一口飯必須熬到這王莊來吃白豆腐,路上可以吃些從這兒帶去的干糧充饑。
第四:回到王莊后,需要先把人帶到靈堂磕頭燒香完畢,自己方可返回家中。進門之前需要脫掉鞋子,赤腳進門,然后抓上一把米拌上茶葉向自己的背后撒出大門外,接著就得馬上去沐浴更衣,這也是為了不讓報喪的人自己沾上晦氣。因為送的是喪信,路上個有些孤魂野鬼看見了,便會跟著,想找機會投胎,很容易就帶進了自己家。
所以這送信,真是一門辛苦活兒,肯去送信的人多半也是和主人家有著不錯的交情。好在何老和王家平時就德高望重,送信的人選不愁人少。
第三個事情,便是幫是寫上幾道天師符,粘在那大門上懸著,這種黑色符紙是為了門神而貼,目的是不讓那些個野鬼們進來搶著投胎。也是為了接下來做七的時候,能夠保主人家一份安寧。
干完這些,查文斌一整天便是守著那長眠燈,時不時的給它添點油,撥弄撥弄火焰,好讓它燒的更旺,嘴里念叨著讓何老路上看得清楚些,別摔著。這時候的查文斌真不像道士,反而像是一個失去老朋友而感到落寞的人。
村里的婦女們忙著洗菜、刷碗;男人們分成幾波,一波在門口搭上帳篷,吃飯就是在這敞篷下面吃,另外一波則負責殺豬宰羊和打豆腐,這豆腐就是白喜事上最重要的東西,還有的負責搬運桌椅,有的則負責招待來賓。
總之村子里的所有人各司其職,都沒閑著的,在物質不發達的農村地區,人們就是靠著團結,靠著互相幫襯著過來的,一家有事,萬家來幫。
本來何老這場喪事也就按照規矩這么辦下來了,誰也沒想到,查文斌千叮嚀,萬囑咐的那件事還是最終出了點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