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念的不是別的,正是超度九祖先亡咒,隨著查文斌的嘴型的抖動,那些原本依附在青銅棺上的“鬼火”又開始再次散開,紛紛在空中盤旋起來,幾遍過后,整個空間里已經密密麻麻的排滿,就像是一大片的螢火蟲漫天起舞,照的整個洞穴都是綠油油的一片,這等景象不僅沒有絲毫美感,反而讓人覺得是鬼氣森森,煞氣沖天,原本溫度已經不高的井下此刻顯得更加更加越發陰冷。
三遍咒語之后,查文斌拿出隨身背包里一個小瓶子,食指伸進去蘸了蘸,作蘭花指模樣,向著石板案頭一彈,幾滴液體模樣的東西灑向了空中,不偏不倚的全部落到了石板之上。隨著這一彈,靠近案頭的“鬼火”紛紛朝著他的方向過來,但好像十分畏懼那柄寶劍,只是圍著,不敢前進一步。查文斌又蘸了一點,再次彈出去,果然又有不少“鬼火”飄了過來。
他這彈出去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陰陽無根水,此水名為無根,意思就是不落入地面的水,需要在子時十分,陰陽交換之際,由尚未婚嫁的處女手持凈瓶,托于頭頂,站在空曠的野外接那雨水,以春分那天所降的最為寶貴,這會兒撒出來算是給它們做個踐行,當最后一滴彈完,查文斌的身前出現了一個巨大綠色球裝物,也不知堆積了多少“鬼火”,照的查文斌此刻已是身體通綠。
看了一眼身前的龐大隊伍,查文斌會心一笑,又從布袋里掏出個白紙條來,放在手中輕輕一抖,那白色原本是壓縮起來的,此刻垂成了一根白紙條,約莫半米長,火柴盒那么寬,最上頭由一個紅紙扎著,通體的形狀剪成了銅錢的模樣,這就是我們清明上墳就常見的東西,引魂幡!
往前走了一步,“刷”的一聲,拔出那柄七星劍來,左手把那引魂幡往空中一拋,右手持劍當空一刺,連著原先的天師咒和引魂幡都被刺中了。左手拿起辟邪鈴,輕輕一抖,又是“叮咚一聲”,右手的七星劍高高舉起,就拿一抖,那番就飄了起來。隨著鈴聲停止,查文斌轉過身去,每隔七步,就停頓下來搖鈴一次,后面那些浩浩蕩蕩的“鬼火”像是找到了領隊的,緊緊跟著查文斌的身后,他停下,它們也跟著停下,始終保持著七步的距離。
待查文斌走到古井下方的時候,再次停了下來,看著身后的隊伍,右手把劍朝著井口方向一指,大喝了一聲“去!”,話音落完,馬上向后跳了一步,只見那些“鬼火”
大軍又開始了新的變幻,隨著隊形不斷的翻騰,慢慢竟然有一條龍的形狀誕生,一條通體綠色的巨龍!只是這條龍跟我們平時常見的龍根本不一樣,它居然還有一對巨大的翅膀,這也是查文斌所沒有想到的,詭異的是由“鬼火”所組成的“龍”不僅身體來回扭動,而且還撲閃撲閃的揮動著那一對碩大的翅膀,待整條“龍”的兩個眼睛最后被組成之后,巨大的龍頭隨著那對惡魔之翼的舞動之下,徑直游到了查文斌的跟前,扭動了一下腦袋之后,開始慢慢的低下了頭顱。
這是什么個情況?按照查文斌的設想,此刻這些“鬼火”應該飛出去了才對,原本的古井的設計從井壁的圖案上來看,應該是位于陰陽魚的黑點之處,屬于陽中有陰之地,這些可憐的東西困在這里,沒人指點恐怕一輩子都別想出去,現在已經為他們引路了,不僅不出去,還幻化成了這幅模樣!難不成是跟自己感恩來了,這倒是有可能的,看著這群來路不明的“朋友”,此刻他真有幾分感觸,萬物都曉得知恩圖報,查文斌再次試著舞動招魂幡,劍身直指井口,又喝了一聲:“去!”,那條“鬼火”組成的龍形,只是不安的晃動著尾巴,還是沒有絲毫要走的意思。
這可把他給難住了,明明隊伍也引過來,難道這里有什么禁忌?四下看了看,也沒有啊,之見那組合成的“龍”頭還在它前面低著,一幅很恭敬的樣子,只是身子在那不停的搖擺著。查文斌仔細看了看,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對翅膀之上!他忽然想起一個東西來,在我們的意識里,中國古代的龍,都是沒有翅膀的,只有西方的傳說中才有這種有翅膀的龍,還多為邪惡的化身,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中國還真有這么一條帶翅膀的龍,并且是唯一的一條,那就是“應龍”!
應龍:《山海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
“應龍?”,查文斌自自語道,忽然他就想到了一個成語:畫龍點睛!據說梁朝的時候,有一個大書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墻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誕,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墻壁,一條龍乘云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那里。
想到這里,他豁然開朗,瞅著眼前這條龍形隊伍,確實沒有眼睛啊!抱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