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機械說起來也簡單,它是在老式步犁的基礎上,在犁轅后部加裝了一個用廢舊螺絲桿改造的深度調節支架。
犁地時,可以根據土質軟硬,調節并固定耕深,扶犁的人無需再耗費巨大體力下壓扶手,主要精力用于控制方向,效率提高了不少,人也輕松了。
緊接著,大柱一發不可收拾,輪式耙和手搖式玉米脫粒機也相繼做了出來。
輪式耙解決了傳統耙的費力不平的問題。
而手搖式玉米脫粒機,通過齒輪加速帶動桶內的鋼筋齒旋轉,將玉米棒塞進去,玉米粒就能被快速搓下來,比手工搓玉米快了不知多少倍。
這些農具,雖然還需要人力搖,但極大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這幾樣新農具首先受益的就是清水溝大隊。
進而整個公社都知道清水溝大隊有了新農具,而且效果很好,立即,就有不少大隊的人來圍觀了。
對于農民來說,哪怕是清水溝的女人能繡花賺錢,吸引力也沒有農具大。
其他大隊的社員們最初是好奇圍觀,接著是嘖嘖稱奇,最后紛紛搶著試用。
“哎呦,這犁地輕省多了!”
“這耙子好,站著就把活兒干了!”
“這脫粒機真得勁!晚上點著煤油燈都能干,再也不怕手磨出血了!”
趙志堅看著這一切,樂得合不攏嘴,拍著大柱的肩膀連連夸獎:“好小子!真有你的!這可是給咱大隊立了大功了!”
周圍幾個大隊的大隊長已經來時湊近趙志堅,問問能不能跟他們預定。
“這個可不行,大柱雖然是我們大隊的人,但他研究出來的新機器可是屬于機械廠的,我們做不了主。”
大隊長們說不羨慕那是假的,可是,這事兒,確實就是這樣,趙志堅沒辦法做主。
有些大隊長將主意打到了公社,可公社也沒辦法,只能上報給公社。
公社了解了情況后,逐級上報,很快就到了縣里、市里。
市里的農機員下來看了之后,大為贊賞,尤其是那臺結構簡單、成本極低的手搖脫粒機,是真的適合在缺乏動力機械的生產隊推廣,還能最大程度地保護社員們的手。
每年因為搓玉米,很多社員的手都會被搓破,受了老大的罪,有了這個可就方便了。
消息傳回去,市里一方面聯系機械廠,想訂購一批機械。
另外又安排市里的記者采訪大柱。
很快,一篇關于大柱的專題報道就在報紙上出現了,大柱瞬間成了機械廠的香餑餑。
毛廠長接到市里的大筆訂單之后,開始還有點懵,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當得知是因為大柱弄出來三臺機械得到了重視之后,開心得不得了。
他組織廠里的領導開會討論之后,認為大柱改良的這些機械雖然是小物件,但從中能看出來,大柱是非常具有潛力的小伙子,假以時日,說不定能在農機改造方面有大的突破。
當天會議結束之后,大柱從技術員助理變成了技術員,工資漲了,待遇也提高了。
甚至,就連在廠里的住宿條件都變好了,以前住的是集體宿舍,現在單獨有了一間宿舍。
大柱好半天都沒能消化這個好消息,多少老職工都沒有做到的,自己就這么輕而易舉地得到了?
大柱請了假,歡天喜地地去紡織廠報告好消息去了。
他是個念著情的人,知道自己能有現在的成績,離不開姜海棠的點撥和提拔。
姜海棠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很是為大柱高興,
在姜海棠的心里,一個人有能耐不算真有能耐,畢竟,精力有限,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大家一起發光發熱,才能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
就像現在的機械廠和紡織廠,都已經有了足夠的研究力量,她也不用像之前那樣拼命工作,而是在必要的時候,解決關鍵問題就可以。
夸完了大柱,姜海棠又看向歡喜的話都不會說的蔡嬸子。
“嬸子,大柱有出息,你的福氣還在后頭呢,讓他跟著云老師好好干,將來肯定有大出息。”蔡嬸子說著,眼淚都差點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