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峰眼珠子轉了兩下,過來商量道:“曾大夫,我很喜歡你這個箱子,不知道有沒有割愛的可能?”
曾毅搖了搖頭,“這話就不用講了,這箱子是我家祖傳的,祖輩都用這個箱子行醫。”
董洪峰一聽,只得作罷,上前再看別的物件,就有些興趣寥寥,心思全在曾毅的那只箱子上,他是個職業古玩收藏家,遇到好東西,就想收入囊中,然后擺到家里慢慢欣賞。
大家帶來的東西很快鑒賞完畢,有真有假。嘴上帶短須的陳老板,他帶來的兩件東西,都被鑒定為假的,看樣子有些不服氣,跟崔士英幾人爭辯了幾句,最后不得不認栽,坐在那里氣呼呼地喝著茶。
“行了,老陳,別生氣了。”董洪峰勸著,“誰都有走眼的時候,我當年也是交了很多的學費。”
“是,不用太放在心上,以后再慢慢淘弄!”矮胖的徐老板也勸了一句。
陳老板更不爽了,這話要是別人說,他還能接受,可跟自己同樣是外行的徐胖子都能買到真貨,自己水平比他強,怎么就買了假貨呢。想到這里,陳老板更是不爽
,他站起身來,“我這里還有一件東西,幾位再幫忙給瞧瞧。”
說著,他走到一旁,從一個小型保險柜里,拿出一副卷好的書軸。
“老陳你真是的,有好東西就早點拿出來嘛!”董洪峰是個行家,一看紙張泛黃的程度和書軸的質地,就知道這東西不俗,他趕緊走過去,把八仙桌一收拾,空出好大一塊地方,道:“來,放在這里,讓我仔細看看。”語氣中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意思了。
陳老板捧著書軸過去,小心解開,然后慢慢鋪陳,最后把書卷打開,平攤在了桌面。
“是董其昌的字!”董洪峰一下就認了出來,這可還是他的老本家,老祖宗呢,他臉露欣喜,仔細觀察著書法風格,又檢查了后面的落款和鈴印,道:“沒錯,是董其昌的字,屬于是他早期的作品了,此時他的風格還未徹底形成,其間很多字,仍有模仿多位名家的痕跡。”
曾毅不怎么會鑒定書法,但董其昌他還是知道的,那是明朝后期的一代書法大家,筆風清風飄拂,微云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對后世書法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董其昌的書法并不是一開始就好,相反,他早年的字很難看。十七歲時,董其昌去參加會考,本來應該是第一名的,但主考官嫌他寫字太難看了,就把第一名給了董其昌的侄子。這讓董其昌大受其辱,回來后他發憤圖強,研究和臨摹了很多書法大家的字,最后自稱一體。
崔士英和老左也上前仔細鑒定一番,最后都頷首道:“應該是董其昌的真跡,看風格,確實是他早期的作品,其間確實能看到一些其他名家風格的眉眼。”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董其昌這幅作品,風格還未臻于大成,仍受了其他名家的影響。
“老陳,這幅字很不錯,董其昌的作品,可是太為難得了!”董洪峰又是一副戀戀不舍狀,趴在字卷上不肯起放手。
老陳嘴角上翹,露出得意神色,他看著這邊還沒發表意見的曾毅和徐胖子,“你們兩位也幫忙瞧瞧吧。”
徐胖子連連擺手,“我自己的字都是狗爬叉,哪懂這個,就不獻丑了。”
曾毅平時也喜歡寫字,聽到這話,他就走了過去,站在字卷前看了片刻,眉頭皺了起來,他問旁邊的董洪峰,“董老板,這字真是董其昌早期的作品?”
董洪峰一豎眼,“你這是什么意思!別人的字,我或許能看錯,董其昌跟我是本家,他的字,我是絕不會看錯的。”
曾毅就搖了搖頭,“你要是這么說的話,那這幅字就是假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