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豐十二年夏末,戰火終于燒遍了大乾東境。
閬東王起兵造反、奉天靖難的消息像雪花一般飛遍大乾南北,天下震動!
與東境交界的潁川道首當其沖,叛軍想要深入中原腹地,潁川道便是必經之路。短短十來天,前線十幾座城池便盡數失守。
東疆大軍兵鋒所指,要么望風而降、要么輕而易舉地攻克城關,潁川道境內幾乎沒有組織起任何有效的抵抗。
正當潁川境內人心惶惶、百姓們拖家帶口逃難之際,新任征東大將軍、當朝三皇子景霸總算帶著援軍來了。
密密麻麻的軍帳扎在平原上,一眼都望不到頭,嶄新的左右威衛軍旗在空中飛舞,氣勢不凡。一隊隊游騎四處,不斷將各方軍情收入中軍。
中軍帥帳
景霸負手而立,眉頭微皺地看向地圖,敵我態勢犬牙交錯,前線的戰況比他預想中還要差。
邊上坐著的便是景淮了,長途行軍、車馬勞頓,這位六皇子的臉上明顯帶著疲憊,時而輕咳幾聲。
夜家長子夜辭修侍奉在側,身為景霸身邊的謀士,如此大戰自然要跟著出謀劃策。
偌大的帥帳中站著十幾人,都是一些隨軍武將還有潁川道上的官吏。
這次景霸率軍平叛,實際上從京城只帶來了左右威衛四萬兵馬,然后沿途吸納了兩萬多各地駐軍,再加上潁川道的兵馬,勉勉強強能湊個十來萬人。看起來與叛軍兵力差不多,可這戰力如何就值得商榷了。
“張大人,仗怎么打成這個樣子?十幾座城池,幾天的時間就丟光了!”
景霸隱隱有些不滿:
“不是早就傳旨讓你們戒備了嗎?前線怎么不布置重兵?”
一名中年文吏苦著臉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