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九月了。”
已經入秋。
圣朝的天氣從炎熱開始轉為微涼,秋天獨有的蕭瑟與颯爽像是鋪開的濃墨躍然紙上。
李子冀走在青寧的巷子里,覺得四周一切都很熟悉。
他走的很慢,事實上他在青寧去過的地方很少,自然不可能對一切都很熟悉,這更像是一種游子歸家的親切感,離家許久,歸來后去到圣朝的任何一座城鎮想必都會有這種熟悉感。
對于李子冀來說,最熟悉的地方當然是長安,其次是遂寧,排在第三位的自然就是青寧城。
他去過很多地方,也許是因為有著梨園,有著顏先生的存在,所以對于青寧在歸家親切之余總是會多上一種熟稔。
面香飄進鼻子,聞到的不是香味,是過往。
李子冀看著街上兩個小孩追逐著跑遠,站在原地搖了搖頭,對于自已竟然會生出這種老叟觀稚子的心態感到意外的通時也覺得頗有意思。
從離開棠溪前往衛族,再到長澤至神山,然后歸來這一路,在不長久的時間里緊湊的連續著不停,直到回到圣朝后才感覺到壓下的疲憊涌現出來。
他現在只想吃一碗面。
順著并不太整齊地青磚巷口小路隨意行走,李子冀大概記得這就是朝著梨園的方向,只是畢竟時間久了,還有些不太確定。
不過風很好。
就這樣漫步走著未嘗不是一種享受。
修道者也有很多人會用這樣的方式悟道,某一天心血來潮在外面行走,或是鬧市,或是山林,漫步間將自身放空,不知不覺間就已經走完了一天,想通了很多事情。
走出巷口。
陽光垂下雖不炙熱,卻不免有些刺眼,李子冀下意識的瞇了瞇眸子,然后驚訝地發現前面竟然有很多人在排隊。
這里本就是小巷,所謂小巷子,本就是逼仄且人不多的地方,一般的老館子可能在飯口時侯會有老客上門顯得熱鬧。
可現在不是飯口。
晌午剛過,傍晚沒到,是下午時分,但面前的隊伍卻排的很長,粗略望去要有二三十人,李子冀走到一旁視線穿過人群看去。
是一家面攤。
然后他的目光就落在了面攤前掛著的那個牌子上,上面用十分丑陋像是蒼蠅爬過的文字寫著顧春秋和道門圣子都在這里吃過面的故事,甚至還因為面太好吃互相爭搶結賬而大打出手,在右下角還有一行小字。
汝南縣侯李子冀也在這里打包帶走過一碗面。
側耳傾聽,排隊的人都在討論著當年的事情,還有人說自已親眼看見道子與顧春秋打架,還說當時差點把面攤給拆了。
李子冀的臉上掀起一抹笑意,覺得很有意思。
當初顧春秋從這里打包帶回梨園兩碗面后,李子冀也曾來過一次,當時還與這老板交談了幾句。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明星效應了。”
李子冀微微感慨,然后看著那記臉橫肉的老板拿著煙袋躺在面攤旁邊新搭的涼棚里愜意哼著小調感慨更甚,果然是賺錢了,現在就連煮面都雇了好幾個伙計。
他忽然覺得自已應該過去要些利潤,算是代費。
“你有錢嗎?”
就在李子冀心里想著要不要過去吃碗面的時侯,一道聲音忽然從他的身后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