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徐承運在老家林陽市,被時任林陽市委書記葉安邦看到。
葉安邦覺得徐承運思維清晰,文字很有功底,便將徐承運借調到市委辦秘書科,專職寫材料。
事實證明,徐承運寫材料的能力,比當老師的能力更強,很快,就成了林陽市委辦當之無愧的地成為葉安邦的專職秘書。
之后,徐承運歷任林陽市委辦秘書科副科長,科長,市委辦副主任,編制也從教師事業編轉為行政管理編。
葉安邦調任省委組織部長后,徐承運進入省委組織部工作。
再后來,葉安邦成為洪都省委副書記,徐承運又進入洪都省委辦公廳工作,成為洪都省委辦公廳秘書二處的副處長,處長。
十幾年間,徐承運的職務一直在變,但有一個身份沒變,那就是葉安邦的專職秘書。
直到這次,葉安邦調任甘西省長,徐承運又隨著葉安邦,來到甘西,成為甘西省政府辦公廳秘書一處的處長。
能在短短十幾年間,在不到四十歲的年紀,成為一名正處級干部,是徐承運曾經想都不敢想的。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葉安邦。
對于葉安邦的知遇之恩,徐承運無以為報,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定不移追隨葉安邦,只要葉安邦需要。
宋思銘也是秘書出身,他很清楚,遇到一個賞識自己的領導,肯提攜自己的領導,有多么不容易。
“徐處,葉省長那邊結束了。”
聊了二十多分鐘,秘書一處的工作人員敲門匯報。
“宋書記,我們過去吧!”
徐承運起身,帶著宋思銘來到省長辦公室。
“年輕就是好啊,看你這個臉色,就知道沒有高原反應。”
看到宋思銘,葉安邦笑著說道。
“我自己也奇怪,說不定我身上有高原基因。”
宋思銘半開玩笑地回應。
“領導,宋書記,你們聊。”
插了個話縫,徐承運說了一句,便退出了省長辦公室。
“咱們先公后私,先說說你在甘西的所聞所見所感吧!”
讓宋思銘坐下,葉安邦說道。
有句話叫高處不勝寒,也有句話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盡管,到甘西,已經好幾個月了,但甘西基層的情況,葉安邦還是有些看不清。
他想借著宋思銘這雙眼睛,重新審視一下甘西的基層現狀,以便更好地開展,他的一系列大動作。
“好。”
來之前,宋思銘就預料到葉安邦會有此一問,因此早有準備,也不需要醞釀了,宋思銘直接開始答題:“甘西的自然環境,比我想象的要惡劣,但甘西的干部隊伍,比我想象的要堅韌,甘西的人民群眾,也比我想象的更為淳樸……”
先概括地說了一下,宋思銘隨后又結合自己在塔喀縣的經歷,進行詳細說明。
等宋思銘說完,葉安邦卻擺擺手,“不要撿著好的說,我想聽問題。”
“問題也很大。”
“單就塔喀縣而,干部隊伍的躺平思想比較嚴重……”
“人民群眾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對某些問題的認知,過于粗淺偏激,由此引起的矛盾解決起來,很是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