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霄落地之后,立刻循著羽箭射來的方向沖去。
這些埋伏之人甚至來不及射出第二輪箭,便被李青霄近到身前,其下場便是一拳一個。
拔出長劍的蕭惜月只能看著李青霄表演。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若非這位李道長站在自己這邊,蕭惜月甚至覺得李道長比大都督府的人更可怕。
李道長每每出手,總會給人一種感覺,沒有情緒,全是技巧。他對已經死在他拳下或者即將死在他拳下之人,既無惱恨,也無同情,就像老農除草,只是在干一件平平無奇的工作,甚至游刃有余。
經常殺人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不用考慮拋尸藏尸,那么工作量最起碼減少了七成以上。
這也與道門的風氣有關,道門武德昌盛,總不能指望著道士們平時溫順如羊,到了戰時又能兇猛如虎,所以哪怕是不打仗的時候,道門內部仍舊是武風盛行,金闕的真人們名義上是文官節制武將,實則是出將入相,道士比靈官還能打。
太上掌教何以如此跋扈?她雖然不是第一道士,但論武力,她是當之無愧的道門第一人。
齊大真人還是個狂人,據說當初還是個小不點的她就曾對八代大掌教放過狂:道門只有一次機會,如果你不能把握它,那就讓我來!讓東海燃燒,讓中原沸騰!
至于結果嘛,神通未成的齊大真人自然是被老父親單手鎮壓。
不過齊大真人從來都是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
待到八代大掌教飛升,齊大真人掌權,自然卷土重來,極大改變了道門的風氣。包括不限于,大力打壓花圃道士,拒絕身份政治,解散女道士聯合互助會,淡化平等概念,取消包括保護蛟龍在內的各種所謂進步議題。
歷代大掌教總是想要留一點體面,保進步的守,不愿搞得太難看。反倒是齊大真人根本不在乎這個,直接攪了個天翻地覆。
垂垂老矣的道門在暮年竟然又爆發出新的活力,得以遠征北大陸。
后來“天上白玉京”計劃遭遇挫折,齊大真人退居二線,十代大掌教上位。不過李家從來都是保傳統的守,所以沒有改變齊大真人的政策,而是蕭規曹隨,于是這種風氣一直持續到今日。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當然不僅僅是高層的問題,而是有著相當堅挺的民意基礎。過去的道門也曾包容開放,百花齊放,在六代大掌教時期達到了。
不過這只是曇花一現,隨著內戰爆發,財政問題日益嚴重,道門沒有錢也沒有精力再去搞這些花里胡哨的形式主義,道門轉向保守成為不可阻擋的大勢。
李青霄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過去各種看似美好文明的理念與他無緣,他只是一名堅定的道門戰士。
這不僅僅是李青霄個人的問題,更是一個時代幾代人的問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