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新譜的《霓裳羽衣曲》在街頭巷尾傳唱,其旋律優美,舞姿婀娜,讓人陶醉其中。
胡姬酒肆中,琵琶與羯鼓相互應和,奏出美妙的音樂。更有甚者,一些來自波斯的少年竟能熟練地誦讀李白的新詩,展示出了文化交流的魅力。
此般景象,恰如宰相蕭謹所:"非圣主改制,焉得海內升平如此?"
集市上,來自西域的商隊帶來了五彩斑斕的琉璃、精美的波斯地毯,與中原的絲綢、瓷器相互輝映,構成一幅繁華的商貿畫卷。
街邊的茶肆里,文人墨客們高談闊論,不僅有對詩詞歌賦的探討,更有對新政下農桑之法、商賈之道的交流。
田野間,新的農具讓耕種變得輕松高效,糧食產量大幅增加,百姓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宮中,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各地呈上來的捷報,露出欣慰的笑容。
后宮中,皇后也在與妃嬪們談論著民間的新氣象,大家都為這繁榮之景感到欣喜。
而朝堂之上,大臣們不再為了權力明爭暗斗,而是齊心協力為新政的推行出謀劃策。
整個大周,從上到下,都沉浸在這因推行新政帶來的繁榮之中,一片國泰民安的祥和景象。
此般景象,恰如宰相蕭謹所:"非圣主改制,焉得海內升平如此?"
在一個靜謐的夜晚,太和殿里的鎏金銅漏發出清脆的滴水聲,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著。
當銅漏滴到三更天的時候,值夜的宮女突然聽到一陣奇怪的聲音。她心生警覺,急忙走到龍榻前查看,卻被眼前的一幕嚇得臉色蒼白。
只見獨孤帝在龍榻上突然抽搐起來,身體不停地顫抖著。他原本威嚴的面容此刻扭曲變形,讓人看了不寒而栗。
明黃錦被下,那只曾經執掌虎符、掌控天下的手,此刻正痙攣著抓住床欄,指節因為過度用力而泛出駭人的青白色。
宮女驚恐萬分,她立刻高喊著讓人去請太醫。不一會兒,太醫令張景仁便帶著三位白發蒼蒼的院判匆匆趕來。他們沖進寢殿,看到獨孤帝的狀況后,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只見帝王的面色如金紙一般,毫無血色,半邊嘴角歪斜著,涎水不受控制地從嘴角流淌下來。
這是他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中風之相,意味著皇帝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嚴重。
獨孤明雙膝跪地,直挺挺地跪在龍榻前,雙眼凝視著父親那寬闊的頸項。
在燭光的映照下,父親頸側那道蜈蚣狀的箭疤顯得格外猙獰,泛出一抹令人心悸的紫紅色。
這道疤痕,是父皇在天啟二年征討北漠時所受的舊傷。那時,父親還是一位年輕的將領,率領著大軍浴血奮戰,最終戰勝了北漠的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