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省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春日的風裹脅著絲絲涼意,吹過大街小巷。
    路邊的樹木,葉子已經所剩無幾,干枯的樹枝在風中瑟瑟發抖地努力抽著新芽。
    不得不說,在吉省,海子已然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
    他的名字,就像冬日里的暖陽,溫暖著無數人的心靈。
    尤其是對于吉省的廣大知青而,尋找海子的行動始終未曾停止。
    在各個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一間間略顯破舊的知青宿舍里,時常傳出女知青們熱烈的討論聲。
    許多癡戀海子的女知青,滿心懷著憧憬,哪怕路途遙遠,哪怕條件艱苦,一個縣一個縣的公社找過去,只為能尋找到自己心中偶像海子的蹤跡。
    雖然在報道當中,顯示海子已經結婚了。
    可對這些早已陷入自己美好想象中的女知青們來說,海子結婚與否,似乎并沒有太多的影響。
    她們心中滿是美好的幻想,其實最本質的期望,不過是能夠親眼見海子一面,能與他握握手,甚至擁抱一下,如此便足以讓她們的青春不再留有遺憾。
    說白了,在任何一個時代,青春期的女孩大多都是如此。
    后世的那些追星女孩們,做出的追星狂熱之舉,更是夸張到足以登上新聞。
    就比如說那個癡戀劉德華的女孩,為了追星,不惜傾家蕩產,甚至父親為此付出生命,都未能讓她徹底醒悟。
    甚至那些媒體,還將劉德華架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仿佛他不見女孩一面,不給她一個交代,就不是一個好偶像。
    至于邁入各種真正意義上的偶像當道的時代,更是會涌現出各種各樣行為極端的粉絲。
    林火旺以海子為筆名發表的兩首詩,在全國范圍內引發轟動,再加上《傷痕》這部小說的大火。
    放在后世,這已然等同于國民級的頂流明星。
    而且這種出名,比后世那些明星的名氣更具含金量。
    因為海子是以文名著稱,歸根結底,他是文化人,是知識分子。
    追捧這樣的明星,是國家鼓勵的,甚至家里的家長們,也都鼓勵孩子們向海子學習。
    然而……
    就是這樣一個被全民追捧的超級文化名人海子,卻在他的報道給轉載出來的。”
    另一個人也點頭贊同。
    “行動起來吧!同志們!我們絕對不能放過這個拋棄了海子的無恥女人。
    絕對不能讓她安穩又舒服的回到城市里,一定要讓她受到全國人民的斥責,讓她的良心一輩子都不好過……”
    隨著有人這么一呼吁,原本囊中都比較羞澀,幾個人才湊出幾毛錢來買《吉省日報》的知青們,全都紛紛把口袋給掏空。
    在街邊的報刊亭旁,寒風呼呼地刮著,報刊亭的窗戶玻璃被吹得哐當作響。
    “大爺!《吉省日報》來一張!”
    一位知青急切地說道。
    “我也要一張《吉省日報》,”
    另一位知青緊跟其后。
    “你們別跟我搶,我有津貼!
    讓我買吧!
    大爺,把剩下的所有《吉省日報》都給我包圓了。
    我不僅要寄到《人民日報》社去,我還要寄到其他各省的日報社編輯部去,以及各種專業報刊的編輯部。
    這樣的話,被轉載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只要每多一個省份的日報轉載了這一篇《時代的傷痕,回家的知青》,那么就會有多一個省份的人民,知道海子妻子……呸!是前妻的惡劣行徑。”
    一個穿著軍裝樣式外套的知青,大聲說道。
    “對對對!這個方法太好了,大家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就一起找各種雜志和報紙的編輯部地址,然后買郵票,寫請求轉載的信給這些編輯部。
    同志們!快動起來吧!
    海子不跟她計較,我們可不能輕易地放過這個女人……”
    類似這樣的場景,發生在吉省大大小小報刊亭,甚至是一些政府部門的單位里。
    在政府部門那略顯陳舊的辦公樓里,走廊上燈光昏黃,偶爾有幾個人影匆匆走過。
    辦公室里,工作人員們也在熱議著此事。
    大家都喜歡海子的詩歌,都曾經羨慕和祝福海子和妻子的愛情與婚姻。
    然而……
    現在這個該死的女人,拋棄了海子,等同于親手打破了千萬知識男女青年們,對于愛情的所有幻想和憧憬了。
    尤其是男同胞們,那叫一個替海子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