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拖尾的極致飄起——赫然露出了里面那金線密織、在燦爛春光下如同金色麥浪般涌動著生機與希望光芒的“滿地織金”內襯!
百鳳朝陽的紋路在瞬間迸發出如同太陽般溫暖而耀眼的金芒,那光芒充滿了創造、滋養與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尊貴、輝煌,且帶著一種與大地、與子民緊密相連的、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這驚鴻一瞥,是對她治國成果最華麗的展示。
裙擺落下,將那片充滿生機的金光掩蓋。
林臻將慕容嫣小心地抱入鳳輦。
慕容嫣坐穩后,還透過車窗,對站在車旁、神情復雜的櫻花內親王,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帶著居高臨下般寬容的笑容:“內親王,今日所見,可還入眼?我圣徽子民的生活,比之倭國如何?”
櫻花內親王渾身一顫,低下頭,恭順地回答:“天朝上國,物阜民豐,百姓安樂,外臣嘆為觀止,自愧弗如。”
“嗯。”慕容嫣滿意地收回目光,靠在軟墊上,對林臻甜甜一笑:“夫君,我們回去吧。”
車隊啟程,返回安州城。車輦內,慕容嫣慵懶地靠在林臻肩頭,把玩著他衣襟上的盤扣**:“夫君今天開心嗎?”
“開心。”林臻摟著她,低聲道,“看到嫣兒治下的盛世景象,為夫比什么都開心。”
慕容嫣滿足地閉上眼睛。
車外,春意正濃。
車內,愛意繾綣。
圣徽三年,四月暮春。
安東都護府(原高句麗故地)的治理已步入深化階段。
在恢復生產、安定民生的基礎上,慕容嫣頒布了又一項影響深遠的詔令:在都護府全境推行圣徽官話(漢語)教育,各州縣廣設官學、蒙學,鼓勵適齡孩童入學,學習圣徽語文字、禮儀經典。
此詔旨在從根本上促進民族融合,鞏固統治,使新附之民“漸染華風,共沐王化”。
安州城作為都護府治所,率先響應。城東新設的“啟明學堂”便是首批官立蒙學之一,專收六至十歲幼童。
這一日,學堂內書聲瑯瑯,稚嫩的童音誦讀著《千字文》的篇章,雖帶著些許口音,卻清晰可辨。
慕容嫣與林臻,在此春風和煦的上午,輕車簡從,來到了這所嶄新的學堂。
她此行并非盛大儀仗,更像是一次隨性的視察。
她依舊是那身神鳳降世裙。
她烏發挽成簡單的凌云髻,簪著一支金鳳銜珠步搖,隨著步伐輕輕晃動。
神鳳降世裙在這充滿朝氣與希望的學堂環境中,展現出一種不同于宮殿戰場的、教化萬民的雍容氣度。
極致玄黑的蘇錦底料在明亮的春日陽光下,呈現出一種吸納光熱后的沉靜溫暖,織入的金色棉絨與真金線則流淌著如同知識之光般明亮而充滿希望的輝光。
睡裙之上,那只擎天巨鳳的圖案,在行走于學堂廊下時,少了幾分征伐之氣,多了幾分俯瞰雛鳥、開啟蒙昧的慈和與威嚴。
寬大的喇叭袖被比甲袖口所束,行動更為方便,她左手拇指上的墨玉扳指,在她偶爾抬手示意時,閃爍著溫潤的光澤。
那長達五丈的蘇錦拖尾,在學堂潔凈的青磚地面上,迤邐地拖曳其后。
由于學堂廊道轉折,且她步履輕緩,那拖尾便在身后自然地蜿蜒流轉,時而拂過門檻,時而掠過墻角,甚至在穿過庭院時,輕輕掃過新栽的桃樹落下的花瓣,沾染了淡淡的春天氣息,形成一種行走于新生之地特有的、充滿生機的凌亂。
這種凌亂,象征著文明的種子,正隨著她的腳步,播撒在這片土地上。
棉質的柔軟與睡裙的舒適,讓她能與這充滿童真的環境更為融洽。慕容嫣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田間勞作的百姓,看到他們臉上雖帶著汗水,卻洋溢著希望的笑容,她的嘴角也不由微微上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