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帶著大家,走出帳篷外。
事先早有分工的醫護們,在患者中間忙碌穿梭。
那些患者們,雖然臉上的痛苦各異,卻按照要求規矩地排隊。
經過兩天的義診,陳銘已經把現場治理得井井有條
陳銘和前來請示的醫護,簡單交代處理完畢,登上早上那個半米高的木臺。
他身后,那群平日里在各自地盤跺跺腳,地皮都得顫三顫的醫療界頭頭們,此刻齊刷刷地站在他面前,眼神充滿了敬畏、好奇和緊張。
韓齊正局長率先為陳銘開場,扯著嗓子喊道:
“大家都靜一靜,下面,有請咱們正陽縣傳統醫學振興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陳銘同志,給大家做指導講話,大家歡迎。”
說完,帶頭使勁鼓掌。
四周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鼓了幾下,韓齊正趕緊掏出一個小本本,一旁的隨從,趕緊為他遞上鋼筆。
一眾院長專家們也跟著反應,掏出小本本和鋼筆,屏息凝神。
木臺之上,陳銘身姿挺拔,洗得發白的白大褂在初秋的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仿佛自帶光環。
他目光平靜地掃過臺下——黑壓壓一片全是正陽縣醫療界的“頂梁柱”,此刻卻如同等待訓示的學生,緊張又期待地仰望著他。
周夫人和周雨馨在李文韜的示意下,也跟了出來,悄然退到人群外圍一個相對清靜的位置,既能看清臺上,又不引人注目。
李文韜則站在她們側前方半步,姿態看似隨意,眼神卻銳利地觀察著全場,確保夫人小姐的安全與不引人注意。
王思琪迅速調整站位,省臺的話筒如同精準的武器,牢牢鎖定陳銘,她的職業素養讓她瞬間將剛才帳篷內的“微妙”轉化為此刻報道的“張力”。
林小滿則像只警惕又興奮的小鹿,站在陳銘側后方幾步遠的地方,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師傅,仿佛要將他說的每一個字都刻進心里,
同時,不忘用眼角的余光“監控”著王思琪和周雨馨的動向。
“指導談不上。”
陳銘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地蓋過了廣場上的嘈雜,帶著一種奇特的穿透力,瞬間壓下了所有竊竊私語,
“韓局剛才說,大家是來觀摩學習。那就趁著這個機會,和大家聊聊我們正在做的事,以及未來傳統醫學振興領導小組要做的事。”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深邃,仿佛透過眼前的人群,看到了更遠的未來。
“振興中醫,”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金石之音,敲在每個人的心坎上,
“不是掛在辦公室里當裝飾的漂亮標語,不是鎖在研究所玻璃柜里僅供瞻仰的干枯標本,更不是某些人嘴里帶著輕蔑意味的‘土方子’或者‘不科學’。”
他的目光銳利,精準地掃過臺下幾位戴著金絲眼鏡、眉頭微蹙的西醫專家,那眼神仿佛能洞穿他們心底的疑慮。
縣醫院的張院長尤其明顯,雖然這幾天和東黃水鎮醫院開通了轉診專線,但一些不當論還是不可避免地傳回陳銘的耳朵里。
被掃視的幾人,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或低頭,或移開視線,不敢與陳銘對視。
“它必須根植于需求最迫切的地方!”
陳銘的手,猛地抬起,指向廣場上最忙碌的急救區,“用療效說話,用老百姓的口碑鑄就信譽的豐碑。”
“大家都看到、或者聽說了,一個高熱驚厥、命懸一線的孩子,幾根銀針,點刺十宣泄熱開竅,硬生生從鬼門關拉回來。這就是中醫急救的力量,是書本上寫不出的‘實戰’,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保命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