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后,劉建國將老城區管網改造的方案送到了祁同偉的辦公室。
祁同偉簡單地瀏覽了一遍之后,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道:
“建國同志,你們這個管網改造方案,思路還是太窄了。只盯著眼下那幾個內澇點,就像打地鼠,按下這個,冒出那個。”
劉建國解釋道:“祁市長,我們主要是考慮財政壓力和施工周期,如果全面鋪開,資金缺口很大,而且全城開挖,市民也會有意見”
“資金的事我會想辦法。我們呂州財政是不寬裕,但正因為錢少,所以才更要花在刀刃上,要力求從根本層面解決問題。”祁同偉的語氣很平和,但態度卻很堅定:“我們要算大賬,算長遠賬。”
“至于群眾的意見,我們也要辯證地去看。今天怕麻煩,明天更麻煩。”
“我的意見是,這個方案再重新做一下,重點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立足長遠,至少要滿足未來二十年的城市發展需求和極端天氣挑戰;”
“第二,統籌規劃,這次動土,必須把供水、供電、通訊等所有埋在地下的管線全部考慮進去,統一規劃,同步施工!”
“我不希望看到今天路面剛鋪好,明天又為別的事開膛破肚!”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這件事,很急,但又不能太急。急的是決心,必須立刻著手做;不能太急的是前期論證,一定要充分、科學、周密。”
“我們要的不是速度,是效果,是長治久安。”
劉建國點了點頭,帶著他的方案走了。
接下來的大半年,祁同偉的精力有一半都撲在了這個項目上。
他親自牽頭組織了數十次論證會,邀請國內頂尖的城市規劃、水利、市政專家反復研討,帶著建委、水利、電力、通訊各部門的人一遍遍跑現場,優化方案。
阻力不是沒有,質疑的聲音始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