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無論是區域經營權費用還是采購價格、數量,都讓宋利見識到了大明商賈的雄厚財力。
    二百一十萬兩!
    這是今日敲定的總金額!
    雖然商賈們還需要幾天時間調集資金,但數額已經塵埃落定。
    無論是胡大老爺還是宋利,都不擔心這筆巨款會收不到。
    ”賴賬?你在說笑嗎?”
    ”好啊,有本事你就賴!”
    ”只要敢拖欠,我立刻派人上門討債!”
    ”到時候利息可就不是現在這個數了,畢竟還得算上兩位東家的臉面錢和弟兄們的跑腿費。”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時,笑得合不攏嘴。
    ”惟庸啊,這下可真是發大財了!”
    ”一百四十七萬兩,往常抵得上朝廷一個月的稅收。”
    ”如今你略施小計,就能分到這么多銀兩。”
    ”妙啊!”
    胡大老爺卻顯得云淡風輕。到了他這個地位,錢財早已不是最重要的。
    夠用就行!
    況且,銀子還沒真正到手呢。
    大額銀兩交割向來麻煩——要驗成色、稱重量,一箱箱清點。
    長途押運更是費事。
    對商人來說,付錢本身就是道難關。
    不過現在這些都不重要了。
    事已辦妥,該歇歇了。
    ”既然陛下滿意,那就先這樣吧。”
    ”等銀子真送來了再聚。”
    ”臣這些日子累壞了,正想好好休息。”
    ”先行告退!”
    胡大老爺一番話把該說的都說了,轉身就走,根本不給朱元璋反應的時間。
    看著胡大老爺匆匆離去的背影,朱元璋搖頭失笑。
    他明白胡大老爺為何這般急切。
    一方面是確實疲憊。
    更重要的是在避嫌——胡府突然進賬巨款,總要懂得分寸。
    這般識趣,老朱很滿意。
    要是功臣們都像胡大老爺這般懂事該多好。
    可惜只能是奢望。
    回府途中,胡大老爺在自家門前頓了頓腳,突然轉向番邦外交司。
    既然要忙,就一口氣把事情辦完。
    拖拖拉拉算什么休息?
    到了衙門,他立即召集管事們議事。
    人員到齊后,胡大老爺命人將帶來的玻璃制品擺在案上。
    ”都瞧瞧!”
    ”這是本官與陛下合辦工坊的新貨。”
    ”名曰玻璃,形態萬千,晶瑩透亮,卻非天生地長,而是人工所制。”
    ”今日讓你們過目,是要告知諸位——從今往后,此物就是番邦外交司的財源之一!”
    看著一眾官員聽聞有利可圖便目露精光,胡老爺絲毫不覺得意外。
    為官者若連這點貪念都沒有,那還當什么官?
    ”都聽仔細了,差事再簡單不過。”
    ”本官與番邦外交司議定采買價,他們就按這價兒來工坊進貨。”
    ”至于你們在外邦賣多少銀錢,那差價全是外交司與你們的進項!”
    ”沒錯,就是明明白白讓你們賺這份錢!”
    胡老爺深諳馭下之道,什么情懷抱負都是虛的。
    先把銀錢分說明白,才好談其他。
    ”好比這茶盞,外交司一兩銀子收的,你們在外邦賣出一百零一兩。”
    ”為著計數便宜,就算一百兩利錢。”
    ”其中八十兩繳官中,方便外交司支應各項開銷。”
    ”剩下二十兩,便是你們這些在外奔波之人的辛苦錢。”
    ”具體如何分派隨你們,但二八分的規矩絕不能破!”
    ”都聽真了?”
    ”明白!”
    眾人齊聲應和,聲震屋瓦。
    官吏們交換著眼色,不少人已然按捺不住。
    乖乖,這可是名正順撈油水的好機會!
    擱在平日,這等好事總要躊躇再三。
    可今日發話的乃是頂頭上司胡老爺。
    胡老爺上頭,可不就是萬歲爺么?
    說來也巧,這些貨品正是胡老爺與圣上的工坊所出。
    到時候總不能讓萬歲爺打自個兒的臉吧?
    雖說二八分賬聽著唬人。
    可那八成官銀里,暗地里少不得還有份例。
    如此看來,這買賣做得!
    料理完外交司事務,胡老爺長舒一口氣。
    大事已定!
    總算又能繼續當閑云野鶴了。
    臨行前卻不忘補上一句:
    ”差點忘了交代。”
    ”國內買賣早分派給各路商賈,本官與他們有約在先。”
    ”海外這片市場專程留給諸位,在外邦想怎么賣就怎么賣!”
    ”都清楚了吧?”
    “加油干吧,這種能堂堂正正賺大錢的機會可不常有!”
    胡大老爺這番煽動,讓番邦外交司的官員們徹底沸騰了。
    司里那些出過海或與番邦打過交道的官吏,誰不清楚那群外邦人有多好糊弄?
    “人傻錢多”四個字簡直就像刻在他們臉上似的。
    如今胡大老爺把與番邦往來的渠道全都交給外交司管理,明擺著就是要他們狠宰這些冤大頭。
    看這架勢,還鼓勵他們能坑多少坑多少?
    這種好事誰會拒絕?
    胡大老爺都發話了,這可是光明正大撈油水的機會!
    白花花的銀子誰不想要?
    道衍和尚對胡大老爺的安排一聲不吭。
    一來確實因為胡大老爺才是外交司的正主。
    二來也是道衍覺得,這種決策只有胡大老爺敢拍板。
    換作是他,絕不敢定下二八分成的規矩。
    別看官員們辛辛苦苦推銷只能拿兩成,似乎有些苛刻。
    但除了胡大老爺,整個外交司沒人敢做這個主。
    這可是直接給官員發錢啊!
    想想洪武皇帝的暴脾氣,誰能承受他的怒火?
    要是道衍來處理,最多也就是等利潤進了小金庫后,換個名目偷偷發點獎金。
&lt-->>;br>    就這樣還得小心翼翼,更不敢多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