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真正大海的人,哪能想象遠航時有多少兇險!
    更別提朱元璋還挑了這么一對臥龍鳳雛帶隊,那更是沒指望了。
    胡大老爺獻完地圖,便笑瞇瞇地告退,半句廢話都沒多說。
    朱元璋也很滿意,盯著地圖轉身就把藍玉等人召了過來。
    “咱的打算是,你們仨各領一支兵馬,全走海路出征。”
    “惟學穩重,又走過一趟,咱就不多啰嗦了。”
    “但你們兩個兔崽子給咱聽好了——這事辦成了,就是開疆拓土的功勞;要是辦砸了,可別怪咱下手太狠!”
    傅友德自然不用多說,雖只遠征過一次,好歹算是有經驗。
    藍玉和李景隆卻壓根沒把海外蠻夷放在眼里,拍著胸脯保證絕不會失手。
    可朱元璋沒察覺,朱標也沒注意到——這兩人盤算的全是登陸作戰的風險,自始至終都沒想過航海途中會出什么岔子。
    或許,這就是天意吧!
    領命之后,三人立刻開始籌備出征事宜。
    可光是籌備階段,藍玉和李景隆就先鬧出亂子來了。
    說到底,這兩人雖然年紀差了些,卻都是心高氣傲的主兒。
    偏偏這次出征,兩人平起平坐,誰也不服誰。
    誰不想多帶些兵馬車械?
    甭管用不用得上,先搶到手再說,到時候底氣也更足!
    藍玉雖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資歷比不上傅友德等人,但比起李景隆,終究高出一輩。
    可李景隆雖然本事平平,輩分也的確矮了一截,可他好歹是國公之子,勉強算得上皇親國戚。
    如今兩人同為一路主帥,為了自家的前程,他怎么可能在藍玉面前認慫?
    絕無可能!
    況且,軍中之人,誰不講究個面子?
    若是自家主帥搶不過對方,豈不讓麾下將士見了對方的人馬都矮三分?
    沒二話,搶!
    ……
    “李九江,你算什么東西?老子打仗時,你連褲子都還穿不利索呢,滾一邊去!”
    藍玉就是藍玉,倔脾氣一上來,哪會把李景隆放在眼里。
    在他看來,李景隆老爹李文忠雖是開國功臣,可你李九江算個什么東西?
    仗著讀了幾本兵書,就敢來老子這兒搶人馬、搶兵器?
    若非場合不對,他早叫親兵動手了。
    李九江罷了,打了又能如何?
    可藍玉雖囂張,李景隆也不是省油的燈。
    他冷哼一聲,斜睨藍玉一眼,寸步不讓道:
    “藍玉,你也就敢在我面前擺譜。”
    “論戰功戰績,我爹他們哪個不壓你一頭?”
    “你這把年紀,還是想想怎么給自己留個后吧,別到時候連個燒香磕頭的都沒有!”
    “義子再多,終究不姓藍,不是你的血脈!”
    “我這可是為你好!”
    句句看似勸誡,卻字字戳心。
    藍玉雙眼赤紅,當場就要拼命。
    無子一事,正是他此生最大的痛。
    他為何收那么多義子?
    就是為了死后香火不斷。
    可李景隆偏往他痛處戳,藍玉如何不怒?
    二人一鬧,便鬧得天翻地覆。
    別看李景隆被戲稱為“大明戰神初代目”,戰績一塌糊涂。
    可話說回來,能成“紙上談兵”的典型,自然有其道理。
    平心而論,只要不是真正統兵打仗……
    論兵書兵法、沙盤推演,乃至單打獨斗,李景隆還真沒服過誰。
    他確實有幾分本事。
    這不,藍玉一動手,雖說是沙場老將……
    可幾番交手下來,竟與李景隆打了個不相上下。
    李景隆正值壯年,身強體壯自然占了優勢。
    李文忠自幼對李景隆管教甚嚴,棍棒之下逼著他習武練功,筋骨打熬得極為扎實。
    二人交手便打出了火氣。
    眼看僵持不下,不知誰先喊的親兵助陣。
    一方動了手,另一方自然不甘示弱。
    場面頓時亂作一團。
    傅友德起初還想勸阻。
    見此情形干脆退到一旁冷眼旁觀。
    他知道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已經無法收場。
    這事遲早要傳到朱元璋耳中。
    到時候看這兩個混賬如何交代。
    消息傳到朱元璋父子那里,老朱勃然大怒。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