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老爺再次回歸悠閑生活。
    他立于屋檐下,審視著今日的天色。
    咦,不知不覺已至夏末,是時候外出走走瞧瞧了。
    來到大明這么久,我還真未曾真正出游過。
    是時候踏上旅程了。
    看這天,釣魚、露營、野餐皆是佳選。
    正好!
    有胡義在旁,出行之事只需胡大老爺一句話,他便會將一切準備妥當。
    別以為這時代少了后世科技就不便。
    實際上,許多后世科技在生活中的有無并非關鍵。
    它們解決的僅是普及與便捷問題。
    說白了,雖科技欠缺,但憑借人力、財力,我們仍能享受不遜于后世的待遇。
    胡大老爺此刻唯有一憂。
    這安全能保障嗎?
    大明雖已建國,且身處金陵城附近。
    但我這惜命之人,怎能讓自己置身險境?
    念及此,他即刻找來了毛驤。
    調用錦衣衛!
    為此,他還派胡義前往東宮,向朱標求了一道旨意。
    不找朱元璋,并非怕他不給,而是無需如此。
    朱標的旨意已足夠。
    當然,有了這道旨意,加之胡大老爺慷慨的報酬。
    嘖嘖,錦衣衛的熱情超乎想象!
    僅僅一日,金陵城郊的釣魚之行便安排妥當。
    盡管胡大老爺望著那百余人和十幾輛大車的隊伍略顯無奈,但郊游畢竟是成行了。
    出行一旦超過十里,便需考慮諸多事宜:住宿、飲食、水源等,皆需精心籌劃,否則性命難保。此次胡大老爺的釣魚郊游,更是如此,畢竟已離城三十里。
    他們特意選了一處風景如畫的小湖畔,地勢寬廣,綠樹蔥郁,既可垂釣,又能賞景。
    胡大老爺一行清晨出發,抵達時已是黃昏。畢竟,一日行三十里,速度已算飛快。
    到達后,胡大老爺便背著手,帶著如詩、宛如四處閑逛。而胡府的下人們則開始忙碌起來。
    先是平整地面,隨后在最佳位置搭建起胡大老爺的帳篷。這帳篷雖無現代科技,卻十分寬敞,用粗木料支撐,如同搭積木般迅速組裝,再蒙上布匹。
    另一邊,另一批人則開始壘土為灶,準備飯菜。飯菜自然分為大灶與小灶。
    即便是供應仆從及錦衣衛全體膳食的大鍋飯,其品質也遠超常人所能享用。
    胡大老爺這般氣魄之人,怎會在飲食上吝嗇?
    瞧那大鍋翻炒的菜肴,大塊鮮美的肉食,伴著香氣撲鼻的米飯,直教人口水橫流。
    而一旁,早已依軍中規制搭建好的軍帳內,錦衣衛們腹中饑餓,咕咕作響。
    待分到各自飯菜,眾錦衣衛心中所想一致:
    “胡爺,日后您若出行需護衛,只需一句話,小的若遲緩半分,便是小的過錯!”
    究其原因,乃是胡大老爺的安排太過周到。
    薪資豐厚,待遇優渥,就連餐食也是準備得無微不至。
    如此安排,還有何可說?
    自然,胡大老爺的餐食更為精致。
    對此,眾人皆認為理所應當。
    畢竟,胡大老爺是何等人物?
    飲食講究些,再正常不過。
    然而,當夜,錦衣衛與仆從們聽到帳篷內傳來的陣陣“貓叫”,頓覺異樣。
    難道,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但他們并未深思。
    身為男兒,誰不貪戀酒色財氣?
    胡大老爺這才是真性情。
    但到了次日清晨,當他們看見胡大老爺精神煥發地持竿垂釣時,想法徹底改變。
    不僅是外來的錦衣衛,就連胡府自家的仆人,此刻也心生寒意。
    以往在府中,前后院相隔未覺異常。
    而今,聽了大半夜的貓叫,轉眼又見胡大老爺如此精神抖擻,誰能不心生疑惑?
    同為男兒,這等事,誰又能不心生羨慕?
    眾人此刻紛紛猜測,胡大老爺是否食用了什么奇珍異寶。
    畢竟,他的狀態實在過于精神矍鑠。
    但這些猜測,與胡大老爺實則毫無干系。
    他不過是一條偶爾現身透氣、放松心情的老咸魚。
    對他來說,享樂至上,其余皆浮云。
    夏末初秋,樹蔭之下,涼風拂面,水面波光粼粼。
    品一口茶臺上溫熱的茶水,輕搖魚竿,胡大老爺享受著無邊的愜意。
    心中暗想,往后還需常出來走走。
    不然,怎能領略大自然的美好?
    當今時代,無污染,無高科技捕魚手段,江河湖海的魚類資源極為豐富。
    未到午餐時分,魚簍已滿載而歸,一條條魚兒被輕易釣起,那感覺妙不可。
    這也得益于胡大老爺用白米泡酒打窩,誘魚無數。
    這些魚兒哪曾見過如此美味,紛紛中計。
    至中午,營地彌漫著魚香。
    胡大老爺早有指示,蔬菜瓜果皆需本地直采,以求新鮮。
    錢財于他如浮云,豈會在乎這點小開銷?
   &-->>nbsp;小日子滋潤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