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楚依依的坦誠,胡大老爺迅速以行動回應。
    而楚依依此刻心中也是情火熾熱,兩人瞬間干柴烈火,交織在一起。
    忙碌了半個多時辰后,房間內一片狼藉,衣物鞋襪散落一地,猶如遭竊現場,混亂不堪。
    楚依依斜倚在床榻上,臉頰緋紅,呼吸急促,狐貍眼波光粼粼,顯得格外誘人。她宛如一條大白魚,依偎在胡大老爺的臂彎里,喘息未定。
    胡大老爺同樣稍顯喘息,未曾料到幾日未見,楚依依竟如此急切。方才她那股子猛烈勁兒,仿佛要將他生吞活剝,著實驚人。幸虧他體力過人,否則還真難以應對這小狐貍精的熱情。
    他望著身旁嘴角仍掛著笑意的楚依依,忍不住在她臉上親了一口,隨后不顧她的嬌嗔,開始打量起這陌生的房間。
    然而,這一看之下,胡大老爺不禁有些尷尬。原來,方才激動的不只是他一人。他雖然有些猴急,不慎扯壞了楚依依的衣物,但此刻發現,楚依依也沒客氣到哪里去,他的衣服同樣遭遇了“不幸”。
    胡大老爺披上外衣,緩緩走到窗邊,側身向外望去,只見不少人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這邊。看著眾人那滿懷期待的眼神,胡大老爺心中涌起一股奇異的感覺。畢竟,這楚依依是別人求之不得的佳人,而他剛才卻盡情享受了與她的歡愉時光。
    這種背離常規的小樂趣,對胡大老爺來說,實屬難得體驗。至于房間外的那些人,楚依依此刻已無暇顧及了。
    數日之后,她再次感受到四肢無力,全身軟綿綿,仿佛浮游于云端。
    稍許恢復,她緩緩坐起,靠于床頭,映入眼簾的是胡大老爺赤腳披衣的窘迫模樣,以及室內的一片凌亂。
    “噗嗤,老爺,您真是狼狽極了!”楚依依笑道,神情因剛才的歡愉而顯得更加煥發,人也輕松不少。
    胡大老爺并未在意她的調侃,反而樂呵呵地說:“那你還不快去為我準備衣物?難道想讓我一直這副模樣?”
    楚依依果真中了胡大老爺的計,不等他從荷包中掏出銀票,便已喚進小丫,吩咐她速去購置衣物,既有胡大老爺的,也有她自己的,畢竟方才胡大老爺頗為“熱情”。
    見楚依依安排妥當,小丫羞赧地跑開,胡大老爺突然問起:“市面上布料情形如何?”
    楚依依不明其意,便依自己所知回答:“布料充足得很,有的店鋪供不應求,還特地開設工坊,雇人織布呢!”
    此一出,胡大老爺陡然一驚,工坊?雇人?
    提及“工坊”與“雇人”,胡大老爺頓時警覺起來。
    隨后,楚依依繼續說道:
    “商家自然追逐利潤,什么熱銷就生產什么。”
    “我聽聞因某些布料需求過大,從普通織戶處收購已難以滿足。”
    “于是,他們不斷擴大工坊規模。”
    “許多平日忙于家務的農婦,也開始在照顧家庭之余到工坊做工。”
    “據說薪資頗為可觀,為家中添了不少補貼。”
    楚依依聰慧地察覺了胡大老爺的關注點,詳盡地分享了自己所知。
    胡大老爺聽后,若有所思地點頭,但面色凝重。
    工坊、雇工、規模化產銷,這些元素交織,預示著資本主義的初步顯現。
    這些集產銷于一體的商家,已非昔日單純貿易的商賈。
    他們掌控生產資料,從原料到產品皆由自己掌握,與傳統商賈截然不同。
    往昔商賈,不涉生產,僅負責收購、運輸、轉售,賺取差價。
    而今,他們更像是工廠主,更關心織機效率與織工數量。
    他們投資、升級技術,借生產力提升獲利。
    這,正是資本主義的萌芽。
    念及此,胡大老爺轉向楚依依問道:
    “依依,你可曾探訪過那些工坊?”
    楚依依迷茫地搖了搖頭。
    “我從未去過那里!”
    “我偶爾有空去布店逛逛就不錯了,工坊里人來人往,與我何干?”
    說到這里,楚依依小心翼翼地詢問。
    “老爺為何對這事如此感興趣?”
    “莫非老爺是位大商人?”
    胡大老爺轉向楚依依,嘴角微揚,戲謔地說。
    “我算不上什么大商人,但確實有些家底。因此,才對這些事情格外關注。”
    楚依依見胡大老爺笑得神秘,心中猛地一驚,連忙低下頭。
    她剛才有些懵懂,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此刻,她突然意識到一個事實。
    真正關心這些的,往往不是大商人。
    因為大商人無需從她這個青樓花魁口中打聽消息,他們自有渠道和人手獲取準確信息。
    而那些平日里不知情,突然得知后又表現出興趣的,往往是另一種人——官員。
    一想到胡大老爺可能是官員,甚至可能是個大官,楚依依就后悔剛才的失。
    她深知,在大官面前,亂說話極易惹禍。
    見楚依依惶恐不安,胡大老爺并未多安慰。
    實際上,胡大老爺此刻也有些頭疼。
    據他所知,明清時期確實出現過資本主義萌芽。
    然而,在當時的統治者眼中,這是不務正業,是需要打壓的。
    而萬里之外的歐洲,后來也同樣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在工業革新后,歐洲大陸國家迅速崛起。
    從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工業品產量激增,到各式新型機械與武器裝備的誕生,無不彰顯著變革的力量。
    工業革新與資本主義的雙重推動,使歐洲各國邁上了繁榮之路。
    隨著物資的高度發展,生產資料變得日益稀缺,這促使各國大力發展海運和軍備,以奪取更多資源。
    而這種資源的掠奪,反過來又增強了國家的實力。
    在這樣的循環中,歐洲各國逐步完成了資本積累,躋身全球強國之列。
    相比之下,曾經位于世界巔峰的東方大國,卻逐漸落后。
    那段百年的屈辱歷史,至今仍令人痛心,即便是如胡大老爺這般灑脫之人,也難以釋懷。
    然而,他此刻卻陷入了困境。
>;
    因為,要使大明重振雄風,必須先完成工業革新!
    但問題隨之而來:
    該如何推動工業革新呢?
    胡大老爺深知,工業革新的關鍵在于蒸汽機。
    然而,對于如何制造蒸汽機,他卻一無所知。
    他雖明白蒸汽機的基本原理——利用燒開水產生的蒸汽動力,甚至能侃侃而談氣缸、連桿等專業術語。
    但具體到如何制造這些部件,無論是鑄造、切割、打磨還是鐵匠敲打,他都一無所知。
    這已涉及到了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專業領域,而他對此并不擅長。
    這,似乎又將他帶入了一個無解的循環之中。
    他不會制造蒸汽機,大明便無法邁入蒸汽時代,開啟工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