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聞不再語。
    畢竟,主人已決,仆人又怎敢多嘴?
    朱元璋亦非優柔寡斷之人,既已決定,便坦然公布。
    當日,劉三吾府上迎來圣旨,委以本屆科考主考官重任。
    對年近七旬的劉三吾而,此任既為辛勞,亦是榮耀。他在士林中早有文名,晚年得此機會主持科舉,實為文壇佳話,亦為后人留下福澤。
    消息傳開,眾學子心安。對劉三吾為主考,他們無異議,只要不是胡大老爺,何人皆可。
    胡義私下向胡大老爺稟報此事,胡大老爺一臉困惑,質疑消息來源。胡義發誓所非虛,并呈上聯名信及學子名單為證。
    胡大老爺接過紙張未及細閱,聞胡義及收拾劉三吾之事,不禁愕然,斥道:“你糊涂了!此舉豈不顯得我覬覦此考官之位?我需要這個?不當有何損失?當了才麻煩連連!誰愿干誰干,反正我不干!”
    胡義遺憾地點頭。
    對他而,自然希望自家老爺前程似錦。
    畢竟,他也是仰仗老爺威風之人。
    只是,他沒留意到胡大老爺此刻看著聯名信,神色異常。
    “這幫家伙,太不把我當回事了!”
    “我在家悠閑度日,連門都沒出,怎就被彈劾了?”
    “還有,那些小子竟還敢反抗?”
    “顯然上次教訓他們還不夠深刻!”
    胡大老爺心中不悅,人之常情。
    我可以不要,但你豈能不給?
    按胡大老爺的意思,這主考之職,能推多遠就推多遠。
    他總擔心自己在士林名氣過大,引起朱元璋猜忌,找個由頭將他除去。
    更何況,能享樂,何必去操勞?
    真以為老朱給的俸祿豐厚?
    因此,胡大老爺毅然決定擺爛、拒絕。
    但……這絕非那些小子拒絕他的理由!
    總之,胡大老爺心意已決。
    這差事,他不接。
    而那些聯名的小子,已被他暗暗記下。
    日后有機會,定要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不讓他們長長記性,恐怕不知胡大老爺的厲害!
    見胡大老爺神色變幻,胡義暗自思量。
    自家老爺表面平靜,心中定有不悅。
    畢竟被大明眾多學子聯名反對當主考官,多么失顏面啊。
    作為胡府的大管家,與胡大老爺的命運緊密相連,榮辱與共。
    是否該先去探探這些人的底細,找個機會好好教訓他們一番?
    此刻,主仆二人望著名單,不約而同地陷入了沉思,心中所想竟是同一件事——非得給這幫小子點顏色瞧瞧!
    劉三吾最終擔任了主考官。
    這一消息隨著圣旨送達劉府,迅速傳遍四海。
    對天下考生而,無疑是值得歡慶的大喜訊。
    這畢竟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時刻。
    而胡大老爺在憤怒與不解中徘徊半日后,終有所悟。
    咦……
    似乎,被人嫌棄反倒是件好事?
    這不正好說明自己在士林中威望不足、名聲不顯嗎?
    對老朱而,這應該算是放下戒備了吧。
    畢竟已將學生得罪至此,總不至于再懷疑我與他們過從甚密。
    同時,胡大老爺心中也暗自松了口氣。
    想當初,朱元璋從自己書房偷走的織機,竟稀里糊涂地立了功。
    雖看似不起眼,卻實實在在惠及民生。
    此類事物,能讓胡大老爺在民間持續累積名聲。
    這多少讓他有些忐忑,于是轉而痛罵朱元璋一番。
    畢竟,那不過是他藏于書房中的一件手工作品罷了。
    朱元璋不聲不響地搬走了,留下一堆爛攤子。
    這一切皆是朱元璋自找的麻煩。
    然而,胡大老爺卻成了最大的背鍋俠。
    他心中滿是恐懼。
    好在現在被迫繼續休假,也算是對之前新式織機引起風波的一種緩和。
    休假!必須休假!
    這實在讓人緊張至極!
    近期絕不能再生事端。
    ……
    胡大老爺決心保持低調。
    而另一邊,朱元璋看到錦衣衛送來的關于胡大老爺的情報,也是頭疼不已。
    “白日放縱!”
    “夜夜狂歡!”
    “貪圖享樂!”
    ……
    奏報中,胡大老爺的生活完全是一副放蕩不羈的模樣,朱元璋氣得幾乎咬碎后槽牙。
    憑什么你胡惟庸就能天天逍遙自在!
    就不能為老朱家做點貢獻嗎?
    咱們還是親家呢!
    你到底想干什么?
    朱元璋現在確信,胡大老爺就是裝病,故意擺爛,想當條咸魚。
    根本不是什么身體不適,純粹是想玩!
    而且,還玩得花樣百出!
    此刻,朱元璋對胡大老爺的忌諱已所剩無幾。
    要說完全信任,那是不可能的。
    任何皇帝都不可能對臣子百分之百信任!
    更別提朱元璋這種在腥風血雨中摸爬滾打過來的!
    因此,他對任何人都存有一絲疑慮和戒備。
    面對胡大老爺近年來的行為,朱元璋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他想讓胡大老爺為朱家盡心效力!
    “宋利,你說,咱們怎樣才能讓惟庸為咱家賣力呢?”詢問宋利,已是朱元璋多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