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養生之道便為世人所探究。
    若無前人心血,何來流傳至今的五禽戲?此乃專為延年益壽而生。
    細讀此文后,主編終在新稿上簽署大名,堪稱佳作一篇,豈能輕易擱置?
    當今報章,大多非議國策或效仿《水滸傳》之流,偶爾幾首詩詞,亦不過泛泛之輩。
    如今能得此慧心獨具之文,何不在太子殿下面前露一手?一念及此,主編對悄然退去的胡大老爺愈發敬仰。
    唯有如此高人,方可功成身退,將基業交太子殿下掌管。
    無人愚鈍,待主編在定稿會上提及此文,并隱約以太子殿下之名暗示,一眾編輯頓時心領神會。
    不弄點動靜、不掀起些波瀾,太子殿下怎知我等才能?雖說他們這本事多出自胡大老爺之手,但終究成其自身之技。
    三日內,一篇署名“賽華佗”、聲討丹藥之毒并討論養生之道的文章見諸報端。
    對世人而,長生與養生從不冷門。
    今日能定期購報者,無一不是有頭有臉、家境殷實之輩。
    此等人,誰能對養生無動于衷?故此,文章一炮而紅,社會各處議論紛紛,眾說紛紜。
    畢竟,丹藥之說在我華夏綿延千年,影響深遠。
    如今竟有人直此物有毒,自然引起不小波瀾。
    皇宮內,朱元璋手持新期報紙,細細研讀這篇“賽華佗”所撰之文。
    然而他越讀越起疑:不對吧?這丹藥竟有如此大害?不是聽聞可延年益壽嗎?豈料此物不僅無效,反而含毒?那么以往敬獻此物之人,是真心敬我還是欲加害于我?此外,此文出自何人之手?其中真偽又如何分辨?
    老朱這個人,一向務實。
    他從不覺得自己是什么天子,更不信自己是神龍轉世。
    畢竟從小吃過不少苦,戰場上廝殺時,挨了刀也會流血、會疼。
    他早就看透了。
    有些話,不過是用來糊弄天下人的。
    他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心里清楚得很。
    他不過是個有點本事、運氣還不錯的普通人。
    比一般人強些,但也強不到哪里去。
    他能走到今天,更多是“機緣巧合”這四個字。
    正因為有了這種樸素的認知,老朱活得特別踏實。
    不管別人怎么吹捧他,他聽了也就笑笑,不會當真。
    反正不會因為別人多喊幾句“圣明天子”、“龍氣沸騰”就多吃幾口飯。
    更不會因為朝臣們天天喊“陛下”就真以為自己能活到。
    他很清楚,自己這身子骨,長命百歲都難,還談什么?
    不過,但凡日子過得不錯,誰不想多活幾年?
    所以,當老朱看到賽華佗那篇文章時,他坐不住了。
    這寫的都是什么玩意兒?
    老朱雖然不吃丹藥,但這東西很多皇帝都吃啊!
    而且,他現在不吃,難保后代的皇帝不會追求長生。
    如果真像文章里說的,丹藥有毒,那后代子孫再追求這個,豈不是找死?
    不過,老朱一向理智,他不會只聽一個人的話。
    于是,他毫不猶豫地把太醫院的一幫御醫全叫到了謹身殿。
    “今天叫你們來,不為別的事,就是為了一篇文章。”
    “喏,大家都看看!”
    “這文章挺有意思,說丹藥有毒,養生要靠鍛煉,還說醫家早就知道這些。”
    “醫家的五禽戲,從一開始就是用來養身的。”
    “你們能不能給我說說,這文章寫的到底是對是錯,是真是假?”
    一眾御醫聽了朱元璋這番話,偷偷對視一眼,心里驚駭,老老實實地看起了文章。
    越看越覺得,說得太對了。
    胡大老爺深諳如何人心,辭犀利,直指要害。
    “丹藥無非是汞毒、鉛丸等物煉制而成,這些玩意兒,隨便喂哪個動物,哪個都得暴斃。”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動物吃了必死,你吃了卻指望延年益壽?”
    “在我眼皮子底下,從未見過哪個人靠吃丹藥活過百歲,所以老子也不信!”
    “畢竟,長生不死、羽化登仙都是虛無縹緲的傳說,而汞毒、鉛丸可是實打實的毒物。”
    “放著眼前的事實不信,非要迷信那些不著邊際的東西,怕不是腦子進水?”
    這番話說得在場的醫者們心服口服,大呼痛快。
    沒錯!
    老子憑什么要相信那些不著邊際的玩意兒?
    什么藥材補氣血、強筋骨、明目健體……
    這些他們都有經驗,手頭也有實實在在的案例。
    可那什么長生不老、飛升成仙,誰親眼見過?
    但凡做醫生的,多少都有些真本事和科學思維。
    尤其是做到御醫這個地位,講究的就是穩妥周全。
    對于他們來說,但凡開出的診斷和藥方,就算不見效,也絕對挑不出錯處、不會有害。
    所以,那些充滿想象、假設、傳說的煉丹之道,在他們眼里就是徹頭徹尾的異端。
    畢竟,皇族的人吃丹藥吃出問題,最后收拾爛攤子的不還是他們這幫御醫?
    他們對丹藥的危害再清楚不過。
    因此-->>,當朱元璋讓他們發表意見時,一眾御醫對視一眼,最后老御醫院正挺身而出,坦然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