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剛一坐下,捏肩的、捶腿的、端茶的、送點心的、唱曲兒的、跳舞的……
好家伙,分工明確得讓人挑不出毛病。
更讓人舒坦的是,每一處細節都恰到好處,完全符合他的喜好。
嘖嘖,胡大老爺終于心服口服。
這幫小娘們,其實是在用這種方式委婉地告訴他,外面再好,終究不如家里舒心。
胡大老爺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算是領了她們的情,但下次該出去浪的時候,估計還是照浪不誤。
畢竟,大老爺們也就這點出息了。
晚上的樂子自不必多說。
仿佛要把胡大老爺這幾天不在家的空缺補回來似的,這些姬妾們不管平日里性子如何,夜里個個都化作了盤絲洞的女妖精,那叫一個熱情似火。
等到胡大老爺完)
------------
胡惟庸這想法就是典型的看熱鬧不嫌事大,看出殯不嫌殯大。
反正出了事也不是我的責任,那自然怎么熱鬧、怎么好玩就怎么來咯。
胡惟庸也真是一點臉皮都不給別人留,揣著手站在那兒,連自己的職房都不去了,擺明了就是要看熱鬧。
他這作派差點沒把禮部幾位給氣得當場罵街。
可一想到對方進皇宮如同回家,面見陛下如同聊家常,頓時心頭的怒火就被澆滅了。
算了,惹不起。
這位老爺您盡管看吧,最好能瞧見我們的辛勞,將來若是有機會見到圣上,您這樣的大人物閑聊時若能提上一兩句,那就再好不過了。
尚書和侍郎們一個個都想著眼不見心不煩,干脆不再理會。
可忙了一陣子,他們就發現不行了。
原因無他,來應試的僧人實在太多了。
也不知寺廟里哪來這么多精通儒學的和尚,一聽說有機會當僧官,便急急忙忙地趕來了。
最關鍵的是,這些人都是真正讀書識字的。
按照朱元璋的旨意,這樣的人總不能拒之門外吧。
于是,禮部徹底亂成了一團。
這時,胡惟庸胡大老爺被一位小吏恭恭敬敬地請到了一旁。
“胡公,部堂有件事想請您幫忙!”
“哦,部堂大人有何吩咐?”
看著這位低眉順眼、說話客客氣氣的小吏,胡惟庸還真有些好奇。
這禮部尚書怎么突然找上自己了呢?
小吏也沒拐彎抹角,直接道:“今天來禮部應試的僧侶實在太多,可我們部能擔任考官的人卻有限。”
“胡公如今正好奉旨在禮部任職,因此部堂大人希望您能抽出時間幫忙。”
小吏的話說得很客氣,這也代表著他背后的禮部尚書對胡惟庸同樣客氣。
其實這位尚書大人自己也覺得委屈。
他怎么說也是六部之一的禮部尚書,頭頂上也就丞相比他高半個品級。
結果呢,在自家地盤上還得對人客客氣氣。
真是委屈啊!
不過誰讓他面對的是胡惟庸呢。
胡惟庸摸了摸下巴,咂咂嘴覺得這事兒似乎也不難,幫個忙賺個人情似乎也沒什么不好,索性沒有推辭,直接點頭答應了下來。
那小吏千恩萬謝之后,趕緊跑回去復命了,而胡惟庸則被另一位小吏帶到了另一處院子。
禮部占地不小,雖然胡惟庸在禮部呆了一段時間,可禮部到底有多大,里面有些什么彎彎繞繞,他至今還沒摸清楚。
當然了,這也跟他壓根沒這個心思有關。
所以,當他到了這個站滿穿著僧衣、披著袈裟的僧人的院子時,胡惟庸也是猛然一愣。
喲,沒想到禮部還有這么個有趣的地方。
行,等有空了來這兒逛逛。
這院子顯然是個既能休閑又能辦公的地方,既有鳥語花香的景致,也有一間間供職的房舍。
諸多考官被分配到了一間間職房里,手中握著報名僧人的名單,由小吏逐個叫進房間。
考官會隨機提問,同時聆聽這位僧人闡述對儒家經義的理解。
一旁還有專門的小吏負責記錄,以便事后有據可查。
如果考官-->>覺得這位僧人回答得不錯,那么談話結束后,對方便可進入下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