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潮生被從「處死」到放逐進了思過崖之中,只用了很短的時間,這則消息被傳遍書院的時候,引發了巨大的討論與轟動,許多同門開始隱隱猜測起了關于聞潮生的身份與背景。
尤其是那些出生于王城中本就極有名望與權勢的家族子嗣,他們比誰都清楚王城的權貴里根本沒有「聞」這個姓氏,可如果不是因為聞潮生的背景特殊,這背后藏起來的微妙變更讓人浮想聯翩了。
“難不成當時寄給崔聞長老的那封信來自于……后山深處的那座大殿?”
“嘶……不能吧?”
“難道除了程峰之外,又有第二名書院的學生被圣賢看中了?”
“并非如此,我去問過守門人,他說信是崔家的人寄給崔聞長老的,你們這些人一天天,傳得可真是邪乎。”
書院內,眾說紛紜,他們身為書院的學生,又沒有院長給予的書院章印,尋常時候能與家中通信的次數不多,一月幾乎僅有一次,所以他們并不知道如今王城到底發生了些什么。
至于聞潮生本人,在離開碧水籠的時候,他便找崔聞要了一份詳細的關于書院明玉堂對學生處罰的規則。
他雖先前在碧水籠中面對崔聞盛氣凌人,反擊強硬,但其實做事還得講究一個分寸,真在書院里無法無天鬧大了,最后也不好收場,聞潮生聊想到自己還得在書院待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才決定認真學習一下書院的「規矩」。
知法、懂法、用法。
再加上強硬的背景與實力,他才能真正在書院中「為所欲為」。
因為院長不在,王鹿也暫時沒有辦法離開書院,于是聞潮生便委托徐一知幫助他找到那名送信的「徐師傅」,而后將信寄回了苦海縣。
接著,他又在第七日晚上最后一次與徐一知切磋之后,講出了關于高敏的事。
徐一知聽完之后眉頭微微一皺,神情雖無甚變化,語氣卻帶著掩飾不住的不屑:
“靠著他人教出來的本事,永遠成為不了一名強者。”
聞潮生道:
“不是所有人都有你這樣的天賦,若說的再極端些,不是所有人都有程峰那樣的天賦,自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成為強者。”
“你只需要幫她變強到可以親手報復曾經那些欺負她的人即可。”
“這樣你也可以收獲大一筆錢財,何樂而不為?”
徐一知的家境要比聞潮生與程峰好不少,但與王鹿、高敏這一類人又比不了,一月二百余兩銀錢,對于他來說也絕非一個小數目。
當然,徐一知一心都撲在了修行上,是一名修行中的癡兒,金錢對于他來講皆身外之物,夠用即可,無需刻意追求,所以那一大筆錢財對于徐一知來說沒什么吸引力,但他也沒有拒絕聞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