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二天,王衛國親自趕著牛車去還。
車上,裝著滿滿一大木桶的鹵下水,還有另外兩大桶冒著熱氣的肉骨頭湯。
到了張家灣,張家村村長聞訊趕來,看到王衛國送來的東西,又是感激又是佩服。
“衛國啊,你這……這太客氣了!在俺們后山打的獵物,那是你的本事,怎么還給俺們送這么多好東西?”
“張叔,話不能這么說。在你們地界上打的,理應分你們一份。再說了,借了你們的牛車,總不能讓你們白幫忙。”
王衛國笑著說。
“快叫大家伙兒都來嘗嘗鮮,這鹿骨頭湯,給老人孩子喝最補身子了。”
張家村村長也不再推辭,當即就在村委會門口,招呼著全村老少都來分肉湯、分鹵味。
一時間,張家灣的村民們對王衛國贊不絕口。
“還是衛國仗義啊!幫咱們清了野獸,保了莊稼平安,現在還給咱們送肉吃!”
“可不是嘛!跟著衛國干,什么時候虧待過咱們?上次去島上干活,工錢給得足足的!”
因為王衛國,如今整個連山大隊的日子都肉眼可見地好過了不少。
各村的后山沒了野獸襲擾的威脅,大家伙兒上山砍柴、采山貨都安心了。
時不時地,王衛國還會像這樣組織點“集體福利”,讓大家都能跟著沾光。
在普通社員心里,王衛國的威望,早已超過了許多干部。
當然,這種和諧的氛圍里,總有那么一兩個不和諧的音符,比如對王衛國恨得牙癢癢的趙家村。
就在王衛國處理鹿肉的這幾天,沈壯帶著人日夜趕工,兩張嶄新的大拖網也終于編織完成。
那漁網針腳細密,用的都是最結實的尼龍線,在陽光下泛著堅韌的光澤,一看就不是凡品。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又過了一天,天邊才剛剛泛起魚肚白,沈家村的碼頭已經亮起了燈火。
王衛國帶著沈軍和沈富國,將一桶桶腌好的鹿肉搬上那艘留下的機動船。
這次給島上送去的,足足有二百二十斤。
“都固定好了嗎?”
王衛國檢查著船上的纜繩。
“放心吧衛國哥,都綁得結結實實的!”
沈軍拍著胸脯保證。
“開船!”
“突突突”的馬達聲劃破了清晨的寧靜,小船載著三人的希望和一船的肉食,向著深藍色的大海駛去。
船行了一個多小時,已經遠離了海岸線,四周是茫茫無際的海面。
王衛國看了看天色和方位,沉聲說道:“好了,就在這兒。把網撒下去!”
沈軍和沈富國早就等得心癢難耐了,聞立刻行動起來。
兩人合力,將那張沉重的漁網一點點地拋入海中。
漁網帶著浮漂和鉛墜,迅速在海面上鋪展開來,然后緩緩沉入水下。
“等咱們從島上回來,正好起網,看看這第一網的收成怎么樣!”
王衛國的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小船繼續前行,又過了許久,青龜島那熟悉的輪廓終于出現在海平線上。
船剛一靠岸,正在碼頭巡邏的張衛東就看到了他們,以及船上那幾個顯眼的大木桶。
他快步迎了上來,當聞到木桶縫隙里飄出的淡淡咸肉香味時,眼睛瞬間就亮了。
“衛國老弟!你這……你這是……”
張衛東指著木桶,激動得話都有些說不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