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恒第一個反應過來,神色激動:
“琢之,你想到辦法了?”
其余幾名自強社的生員,也齊刷刷地看向盧璘,方才頹喪的臉,此刻都燃起了期待。
黃觀,同樣眼含期待,琢之這么快就找到突破口了?
眾人目光的匯聚下,盧璘點了點頭,緩緩開口:
“有個大概的想法,但具體如何操作,還需要大家集思廣益。”
盧璘這話略顯保守。
實際上,當“市易法”從腦海中冒出來的時候,一個大概的方案框架就已經成型了。
剩下的,不過是一些需要根據臨安府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細節。
盧璘之所以這么說,是刻意為之。
他倒不是怕一個人扛不住壓力。
四大米行背后站著的是誰?
府衙知府?還是學政大人?
盧璘不在乎,也不畏懼。
這次臨安府的糧價風波,讓他看到了自強社的另一面。
看到的是一個個朝氣蓬勃,會實干,不只是空談抱負的讀書人。
他們有組織,有行動力,更有那一腔尚未被世故磨滅的熱血。
這是一支可以被鍛煉,被引導的力量。
用這次平抑糧價的實戰,來鍛煉出一支如臂使指,有組織,有動員,有方向,更有凝聚力的隊伍。
這比單純解決眼前的危機,要有價值得多。
一旁的陸恒見盧璘遲遲沒有開口,已經急不可耐了。
“琢之,快說說你的思路!”
盧璘點了點頭,卻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將問題拋給了他。
“陸恒,我先問你,城里這四大米行,他們的經營路數,是不是我們江南一帶通用的‘三聯單’模式?”
三聯單。
是江南一代傳統商業經營模式。
拿米行為例,在春秋季節性采購之際,通常的做法是向錢莊借款,向產糧地訂糧,最后賣出糧食再還清貸款。
這其中的關鍵,在于一個“借”字。
就拿這次囤積居奇來說,四大米行就算囤積了十萬石糧食,其中至少有六萬石,是他們抵押了名下的田產、商鋪,從各大錢莊借來的銀子買下的。
用后世的話來說,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高杠桿行業。
陸恒家里就是經營布莊生意的,從小耳濡目染,對這些門道自然一清二楚。
“不止如此。”
立馬接過盧璘的話,回答道:“還有許多看不見的開銷。漕運打點,官府常例,倉廩損耗,這些都是要花錢的,而且數目不小。”
陸恒對生意有著天生的敏銳,他一聽盧璘的問題,腦子瞬間就轉過來了,眼前一亮。
“琢之,你可是想……斷了他們的資金鏈?逼他們不得不拋售手里的存糧?”
盧璘笑而不語,輕輕點了點頭。
此一出,在場其他幾名生員也瞬間反應過來,一個個精神大振。
“對啊!釜底抽薪!”
“只要錢莊不給他們借錢,甚至催他們還款,他們就得賣糧食換銀子!要不然抵押的田產就會被錢莊沒收。”
“這路子可行!”
眾人興奮不已,黃觀卻依舊皺著眉頭,等眾人冷靜下來,才主動發問:
“琢之,可如何讓錢莊倒逼四大米行呢?”
“錢莊也不是傻子,他們也等著四大米行把糧價抬上去,高價賣出之后,他們才能連本帶利地把錢收回來,甚至還能多分潤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