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6年的四月,在圣聯血雨腥風的時候,黎明島卻是一片祥和。
在渥紐市與長弓堡的道路上,一支前后近千人,迤邐近一里的車隊緩緩前進。
四月時分,早已是春暖花開,各色粉的紫的白的鮮花早已煙花般炸開在鮮綠色的草地上。
不過若有人走近仔細看,便能發現這車隊不僅有鐵甲騎士護衛,那馬車都是圣聯的經典木擋板戰車。
更不要提隨行的步兵,大都穿著圣聯淘汰的重型胸甲,扛著一支支黑黢黢的發條銃了。
盡管如今黎明島地區防御委員會已然將控制區連接起來,將關鍵道路打通。
但還是存在不少強盜騎士和站隊不明的貴族領地。
所以哪怕只是運送物資,最好還是要士兵護衛。
今天這一趟不僅有這些護衛,更有一位委員米歇爾在其中,而他身后跟著的,則是被霍恩輸出到黎明島的“革命”。
一群剛剛從圣聯軍校畢業的軍官。
“黎明島這個地界,被多條河流夾在中間,像是一個島嶼一般,所以被稱為黎明島。
和咱們圣聯不一樣,大多地方都是平原,很高的山脈很少。”
“在我們看來,我講實話,哪里稱得上是山,叫小土包還差不多。”
周圍的軍官們都是一片嬉笑之聲,就是遠一點的本地軍官面露不滿。
不過米歇爾也不在乎,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硬仗和漂亮仗幾乎都是圣聯體系下的軍隊打的。
不服有氣,給我憋著吧。
不過米歇爾剛想講話,看到身側隨軍牧師長危險的眼神,馬上止住了話頭。
“地形啊,基本都說完了,我們再來談談政治,目前五城同盟這個稱呼基本被廢棄了。
白銀堡、長弓堡、渥紐市、勒比市、銀芽城,還有周邊各種城鎮自治體一類的……
如今全部都加入了我們黎明島地區防御委員會,總部設在長弓堡,而前線指揮所則設在渥紐市。”
到目前為止,讓娜委員長領導的黎明島地區防御委員會已經成功整合了各方勢力。
這不是讓娜靠著圣聯身份得來的,而是靠著一場場戰事得來的。
一場史克狼堡之戰,成功打出了普茨里奧的疑心病,變成了懦茨里奧。
期間他嘗試佯攻了長弓堡,一度圍城,但是被索切特守城打回。
后來他又在其余幾個方向上發起了進攻,但都無果。
在奧梅斯攝政公的催促下,硬耗了兩個多月的普茨里奧,終于在一月對渥紐市發起了進攻。
只可惜,經過這兩個多月的整訓和整合,渥紐市的進攻難度相較之前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最簡單的一點,城外有地堡,近城有胸墻,城墻有發條炮。
就跟當初的拉丹堡一樣。
不少邊境騎士看到這個架勢,心理陰影都要爆發了。
當初他們在暮鐘山就是被這打法打的土頭灰臉,怎么回了萊亞還要打這個?
他們不知道的是,圣聯軍隊早在救世軍時期就養成了習慣。
戰役無論大小,打完后都要復盤、總結、記錄、整理并歸檔。
這些戰役中犯錯的地方,自然要避免。
而好的戰術,自然是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應用,拉丹堡的立體防御體系就是例子。
饒是如此,第一次進攻,渥紐市還是險些破城。
最后還是“貞德”委員長反復騷擾敵軍運輸隊,才逼迫普茨里奧退回。
經此一役,德拉姆父子倆算是徹底認清了事實,干脆完全將城防讓給了黎明島防御委員會。
索切特則正式接手了渥紐市的防御。
此后,讓娜在外打游擊,而索切特則守城并在城池周圍打陣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