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到底要怎么解放才符合圣父說的道理,從1447到1454,黑蛇灣聯邦搞了八年還是沒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露樂絲郡長贖買的政策比較好,不過以目前的態勢來看,還是太僵化了……”
卡夏郡雪萊城外的一間小木屋內,晨光從窗外落入,照亮了空氣中躍動的灰塵。
摘下了鼻子上的眼鏡,讓布洛用粗糙的手指揉了揉眼睛。
1454年的3月,正如先前《真理報》所提到的一樣,安置好了圣聯二十四郡的工作后,教皇冕下就去了南邊的黑蛇灣。
至于去黑蛇灣的目的,讓布洛稍一琢磨,便能思索出來。
單從這最新一期霍恩署名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來,《黑蛇灣與黑蛇灣人》。
這就是奔著整頓黑蛇灣去了,尤其是黑蛇灣的奴隸制。
黑蛇灣聯邦不信仰彌賽拉教,圣道派僧侶們忍了,畢竟是圣道派講究一個“宗教寬容,以和為貴”。
但蓄奴是在挖圣道派四柱基石“平等”的墻根,大大小小的圣道派僧侶,不管在什么位置在這個問題上都是統一的。
嚴禁蓄奴!
給你臉了是吧?你們黑蛇灣不過是我們圣聯看守香料種植園的一條狗!
但高層的幾個庭長們,在這個問題上卻是相當克制。
黑蛇灣是重要的原料產出地,不小心搞亂了,會影響外匯黃金輸入和圣聯的全盤經濟。
但看僧侶們這么熱情,什么都不做好像也不好。
所以這才有霍恩這一趟出行,一方面是要拜訪辛西婭,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出政治表態。
讓布洛看的很清楚,盡管自身不在圣聯政壇內,專心于學術,可他卻有大量學生在圣聯做事。
當初他帶出來的那批胡安諾派僧侶,就有大量就任為巡游修士,最高的甚至都爬到了司鐸長的位置。
那信件往來自然是少不了的,畢竟這些新僧侶身經零戰,見得少了,得詢問老師的意見。
不過讓布洛向來不正面回答,往往只是摘抄一段真理報上的內容或者干脆寫明那一期的哪一篇文章寄回去。
在讓布洛看來,霍恩?加拉爾這個人他是了解的,向來堂堂正正,不玩密室政治那一套。
不管要干什么,都是提前清清楚楚告知整個圣聯。
要在文章內寫明白,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作用是什么?
霍恩盡管每天看上去無所事事,可他也是日日讀書研究神學和寫文章的。
真當圣孫當了教皇以后就摸魚躺平了。
幾乎每個月,教皇都會在《真理報》上發表一篇文章,陳述施政理念,講解圣聯的行政方向以及對時事的評價。
只是,霍恩每天抱怨樞密僧侶們的報告看不懂,可下面的僧侶們也在抱怨霍恩的文章看不懂。
霍恩寫文章的風格,他自己看來就是簡潔明了,直白淺顯,深入淺出。
但用讓布洛的話說就是“崎嶇嶙峋”,一方面是說文章寫的犀利,一方面就是說文章寫的燒腦。
霍恩可是接受過后世高等教育的,而且還是卷王級別。
他寫文章時,不自覺就帶來了后世那種信息量爆炸與充滿思辨批判思維的風格。
要知道,圣聯在官方主導,霍恩加速加速加加速的情況下,不過是將思想運動推到了文藝復興后期到宗教改革前期這個時間點上。
霍恩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他腳下的巨人還站在別的巨人的肩膀上。
而且由于霍恩在思想運動上的拔苗助長,很多理論都不是從實踐與經驗中得來,而是靠“天啟”。
也就是說,正常思想大廈是從地基一步步筑成高樓。
霍恩是先建好了樓頂,然后讓僧侶們一步步往下搭。
這就造成了一個后果,就是霍恩經常想要表達(翻譯)一個名詞一個道理,卻沒有現場可用的詞,那就要生造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