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大廈二樓的餐廳內,人來人往,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
此起彼伏的談話聲,在餐盤撞擊的叮當聲中作為間奏,偶爾還會傳來一陣肆意的大笑。
圣聯的這批高級僧侶們年齡普遍不大,最老的都不會超過五十歲。
或許是因為過去的戰爭過于殘忍,在相對和平的日子里他們都很愛笑,都很愛大笑。
各個部門的高級僧侶們圍坐在圓形的小桌前,一邊閑聊,一邊等待侍者們上菜。
圣座大廈原先雖然有餐廳配置,但卻在近兩年才實裝。
畢竟這兩年,恩情市場推廣建立,圣械廷作為圣聯中樞的食材才逐漸豐富起來。
考慮到樞機們的健康,還有美味對士氣的影響,霍恩同意茜茜撥出一筆預算,用于建設餐廳與食堂。
凱瑟琳特地發動人脈,請個法蘭廚子,弄出了專供高級僧侶的餐廳。
整個圣座大廈能入內用餐的,只有司門僧侶以上的級別,不到五十人罷了。
只不過,摳門的教皇可不會給你點菜的余裕。
早餐一個套餐,中餐晚餐各三個套餐,不吃拉倒。
吃的東西,自然不會是法蘭奢侈的宮廷御菜,而是御菜的中產降級版。
就比如目前托德吃的這份套餐。
開胃菜的紅醬燴河貝,就是法蘭冷漬水晶魚卷的退化版。
頭盤是胡椒煎諾斯黑豬腿肉,則是法蘭宮廷名菜煙熏漿果鹿膝肉的退化版。
湯是奶酪洋蔥湯,甜品則是蜂蜜烤蘋果。
主食就是最普通的米果麥飯與面包二選一。
總的來說,制作可以還原,但食材不要太高端,只要新鮮,方便獲取即可。
預防某些人搞出“圣孫好鹿肉,圣聯無幼鹿”的情況出來。
不過,相對于目前市民的生活水平而,高級僧侶們日常吃的飯食已經是他們半個月才能勉強吃一次的水平。
市民們日常吃的,還是霍恩帶來的家鄉炒菜改良版。
霍恩每天下班沒事干,閑著無聊都會去廚房鼓搗他最熟悉的中餐口感。
之所以叫改良版,是因為有些調味料這個世界沒有,而且相同作物間口味間也存在差異。
例如霍恩就不得不用褐醬代替醬油,用紅醬代替糖醋汁。
什么紅醬里脊,褐醬燒肉,最多能模擬個七八成味道(千河谷山地郡盛產大黑豬)。
好處是,制作簡單,幾分鐘出鍋,快捷方便味道好。
普通的圣聯工人、文書官等低級僧侶,就是吃的一樓炒菜食堂。
有些高級僧侶吃不慣改良法蘭菜,反而會去樓下吃。
有了廉價泥煤這種充足的熱源,炒菜這火力溢出的炮制方式得到了市民們的喜愛。
且這種炒菜不局限于平民。
把食材弄高端一點,再放到圣座餐廳內又是一個今日套餐。
霍恩特地將這種菜號稱艾爾復興菜,是正宗艾爾人吃的菜。
必須用兩根細木棍配米果麥飯吃,賊講究。
那些法蘭宮廷菜的圣聯退化版,在民間亦有退化版的退化版。
于是,在民間這種法蘭菜與艾爾復興菜還在不斷融合。
霍恩自己都沒察覺,不知不覺間,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物產流通的逐漸快捷,圣聯漸漸開始孕育出自己特有的菜系。